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贫困村民的来信

南充日报 2016-10-26 00:00 大字

在阆中市金子乡党委副书记蔡波的笔记本中,夹着一封信,那是铜鼓岭村贫困户王明合9月17日特意送到他手中的。

信中写道:“我以前日子过得很苦,几间旧房子早就垮了,一个独儿子三十多岁了还未成家。我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广州靠捡点垃圾过日子,晚上就睡在桥洞里。从来没想到,我离家十几年,家乡的干部还想着我。我记得很清楚,蔡书记7月28日给我打电话,说我没有房子住,要帮我修房子,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8月初,您动员我回家。我回来后,蔡书记,是您,多次鼓励我修房,给我打气、想办法、找钱。9月2日,我利用易地搬迁补助的钱在场上买了套房子,当时,买房子还差2000元,是您拿出自己的工资送给我,帮我渡过难关。”

“蔡书记,我还要感谢您帮我联系了务工单位,现在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我今年一定能脱贫。今后,还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在信封的背后,蔡波写道:“老百姓很淳朴,我仅仅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就这样感激,我发誓,一定要让全乡524户贫困户早日过上好日子!”从干群离心到干群一心

贫困户康克明因公受伤造成左眼失明,心里一直有怨气。“你们来干啥,来了又不解决我的问题,起个啥子作用嘛,走走走!”以前,帮扶干部常被康克明“轰”出来。

现在,当笔者来到康克明家时,他乐呵呵地把大家迎进门,自个儿说个不停:“蔡书记了解我家的困难后,不但为我家制定了养猪养鸡的帮扶措施,还给我和老伴申请了低保。蔡书记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就拥护这样的干部。”康克明说。

一次、两次、三次……蔡波一次次地上门走访,打开了康克明的心结。如今康克明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了,脱贫的信心足了,对干部工作支持了。

在贫困户苟召发家,土坯墙已变成了水泥墙。明白卡、干部入户登记表醒目地贴在墙上,干部走访日期、帮扶内容一应俱全。

“老人家,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干部到你家来走访过吗?”

“我现在身体好多了,也不怎么咳嗽了!”

“蔡书记把乡上最好的医生请到家里来为我看病,又到医院帮我拿药,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鞋都磨破了,比我儿子还亲。”

“有天下大雨,蔡书记还亲自冒雨给我送药,一身淋湿完了,我们都感动得哭了!”苟召发老伴在一旁激动地插话。

在蔡波的带领下,金子乡的干部通过勤走访,干实事,真心帮扶,和贫困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得到了贫困群众的高度认可。从增收无望到稳定增收

畦畦辣椒苗、排排核桃树,在雨后更显翠色。在铜鼓岭村辣椒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红红的辣椒映红了半边山。十几个村民正弓着身子采摘辣椒。

“我叫涂汉桌,在产业园里种了4亩辣椒,已经摘了几茬了,卖了5600多元。”贫困村民涂汉桌乐呵呵地向笔者介绍。

“去年,我们种辣椒,找不到销路,烂在地里,烂得我们好心痛。今年,在干部的帮助下,我们村种的辣椒签订了销售合同,还议定了最低保护价,现在是越干越起劲。地里的辣椒还可以摘几茬,按今年的行情,还要卖4000多元。”涂汉桌满是喜悦。

谈起为什么选择种辣椒时,涂汉桌说:“我家4口人,有8400元到户资金。当初我不知道发展啥,是干部到我家里来跟我商量,帮我确定了这个项目,想不到收益这么好!”

正组织村民采摘辣椒的村委会主任陈宏插话道:“蔡书记天天都要到村上来督查,到园区来指导,前段时间那么热,硬是晒脱了层皮,没有他的辛勤付出,哪会有今天的丰收哦!”

经了解,目前铜鼓岭村已建成蔬菜脱贫奔康产业园1个,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83户贫困户全部入园入社发展,贫困户每户预计年增收8000元以上。从危旧老屋到安居住房

曾经,贫困村民刘福安满面愁容,他家的房子多年没有维修,早已是破瓦残窗、四壁透风。

现在,刘福安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刘大爷,你家新房修得怎么样了?”笔者问。

“再过几天,我家就可以搬进新房了。”

“一个多月前,干部了解到我家住房不安全,到家里来帮我规划选址,又帮我找施工队。还三天两头到现场来看进度、查质量。”

“干部为了我们老百姓,每天早出晚归,人晒黑了,累瘦了哦。”

笔者看到,刘福安家的旧房子与相距百多米的新房子,两相对比、天壤之别。

铜鼓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清说:“为了让12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早日住上新房,蔡书记操碎了心。我们村干部也深受教育,我们要像他一样,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件装在心里,一件件地落实!”

经了解,该村全面启动了全村12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和16户危改项目,10月底将全部竣工。

如今,每当工作上遇到难题,蔡波总会拿出笔记本里的那封信读一读,读完后,他又精神振奋地投入工作。他说:“能够得到贫困群众的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夜幕已经降临,簌簌的秋风,让人不禁裹紧了外套。

笔者已经踏上了归程,而蔡波等干部还在去贫困户家的路上。(征城)

新闻推荐

流转土地种萝卜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王玉贵)一垄垄萝卜被覆上雪白的地膜,将薄膜下的小苗用带钩的铁杆“掏”出来,这个耐心细致的场景,被当地村民戏谑为“探地雷”。11月6日,笔者在阆中市彭城镇嘉陵江畔的五谷台村看到,50多位村民正在忙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