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寻新兴郡(下)

广安日报 2016-04-24 20:51 大字

汉初故城遗址。杨于丹摄

青居故城遗迹中保存完好的清代城门。

汉初故城遗存的石狮。

□钟再原 文/图

新兴郡遗址考证

先后设置的新兴郡、青居郡、汉初县、青居县这几个行政建制的治地遗址,分别在今武胜县烈面镇汉初村和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烟山村。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两次对其治地遗址进行了考证。虽然这些故城遗迹遗物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消亡,但我们通过实地察看、搜集民间传说资料、拍摄照片和影像等,记录下了故城残存的现状,为资政、存史、育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汉初故城毁于宋元战火南宋末新置定远县

2008年4月和2015年10月,市、县地志办两次在今武胜县烈面镇汉初村故城考证时,四处寻找新兴郡、青居郡、汉初县署衙办公的遗址,均无可考。有村民说,传说中的古城紧挨江边,汉初村基本属于古城范围,约1.8平方公里,现居住600多户、1900多人。因嘉陵江环绕形成了太极湖,江水流过这里的关口,就有东关、西关的地名。原来建有西关公社,东西关水电站也建在这里。在1979年专家考古之前,村民们也不知道这里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但他们在干农活时经常挖出了一些砖、瓦、罐罐、石佛、墓地石雕等东西,后经考证均属文物。

汉初县比新兴郡、青居郡先设立后废止,它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撤?县城何时被废弃?我们查阅清代、民国时期编修的地方志,对此都没有详细记载。笔者在撰著宋、蒙(元)广安境内近半个世纪的尘封战争史时,阅读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文章中多次提及,汉初县的撤销和县城废弃与那场战争有关,即在汉初县设立750年后,那时的南宋与蒙古国在川东的战争进入了20多年的拉锯战阶段,为了推进川东战事,蒙古特设东川行枢密院(战时在主要战役方向设行枢密院;枢密院如今国防部的派出机构,统辖一方军政事务),在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青居故城,作为专门负责川东北战争的大本营。西川行枢密院设在益州(今成都市)。南宋原在益州的制置司(省会治地),因无险可守早已被迫迁徙到山城重庆。汉初县恰好在重庆府与青居城嘉陵江上的中间地带,是拱卫重庆府和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的战略要地。然而,蒙军也企图占领汉初县,把它作为进攻钓鱼城的桥头堡。曾经一段时间,宋军和当地民间武装利用东西关居高临江和蒙军不善水战、山地战之短处,与蒙军在汉初县一带展开了多次争夺战。后来蒙军占据了汉初县城,将其作为后方基地,多次顺江而下攻打钓鱼城,威逼重庆府以及川东一线宋军的山寨城堡。为了扭转战局,至1256年,宋军出动精兵良将,在今武胜、岳池县嘉陵江沿岸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收复汉初县城的大战。战争打得很惨烈,守城的蒙军在求助援军未到面临覆亡之险时,于狼狈撤退中放火烧毁了汉初县城。相传大火燃烧了一月之久,使这座拥有近800年历史的城池销声匿迹。或许就是这把战火,把汉初县的档案史料烧得一干二净,以致后来历朝历代修史编志都找不到汉初史籍的记载。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1979年考古调查挖掘之处,此地距离江边约1000多米,2000年被广安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有石碑立于此。因为有挖掘出土地下文化层的佐证,专家们考证此地为汉初县故城遗址。历史上先后设置的汉初县、新兴郡、青居郡治地皆在此故城中。需要说明的是,汉初县废弃后,宋、蒙战争烽火仍在嘉陵江流域燃烧。至1265年,宋军主动出击,收复了原合州治地合阳城后,将州治从钓鱼城迁回合阳,并修筑完善州城抗御蒙军。同时,奏请南宋朝廷解决战时出现的州辖汉初县治地被毁等问题。朝廷鉴于汉初县已毁近10年,行政建置成为空白,于是,在宋咸淳元年、蒙至元二年(1265),革汉初、赤水(治今合川区并入龙凤镇的赤水乡境地)二县,更置(重新设置)定远县,治地选择在嘉陵江边,即今旧县乡回龙村飞龙峰的有利地形筑城,县名意为永远安定,仍隶属合州。至1272年,元军(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后,蒙军改称元军)几乎占领全川,于是将武胜军与定远县合并,设定远州。1285年,元朝又将州降为定远县。至民国1914年,改名武胜县。定远州和定远县共历长达649年。

我们在镇、村干部带领下,继续走访村民,发现有的村民家中还收藏有古代的陶罐、石狮、墓葬物、石佛等。2013年,二组村民陈国民在古墓中挖出两块有男女和花草图案的石刻,还有1个陶罐,做工精美,栩栩如生。有的村民把挖掘出来的墓砖用来砌筑房屋基石或土坎,这些砖有不同款式的图案,与我们在渠县古賨国故城探访时看到的汉砖相似,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些砖是从墓地挖出来的,传说是汉王坟之物。我们走访了几个组,询问了很多年长的村民,他们均不知道汉王墓的具体位置,但他们告诉了我们“汉初”名称的由来。相传在汉初,高祖刘邦的同乡将领雍齿,被封偏僻荒凉的蜀地什邡侯,心中不悦,乘船路过山清水秀的胡家坝(现属武胜县烈面镇)时,上岸扎寨筑城而得名。

二组村民带我们到了围子坟墓区,有座完好的大石狮子倒卧在竹枝残叶中,另外一座石狮被打成条石砌了土坎,狮子头丢弃在院坝角落。这些用大青石刻凿的狮子形象逼真,纹路清晰,仍显威风凛凛之势。古往今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署衙大门两侧,都有立大小不一石狮的习俗。参加考察的人员围绕这些遗物,反复探讨,想象着旧时新兴郡、青居郡、汉初县署衙的威严与肃穆。

青居设县历史短筑城抗元功劳大

2011年4月和2015年9月,我们先后两次对新兴郡所辖的青居县遗址进行了实地考证。南充市地志办主任夏建平在考察现场介绍,青居镇地处高坪区南部,场镇距高坪城区10公里,东与永安镇接壤,西与嘉陵区曲水镇、河西乡隔江相望,南与溪头乡、阙家镇相连,北与嘉陵区文峰乡相接,南(充)前(锋)公路穿过该镇。因其境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已成为高坪区“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历史上的青居县治地,在该镇烟山村范围。青居县隶属当时的青居郡,但青居郡治地应在汉初县。至隋开皇年间撤郡并县时,青居县并入汉初县后,汉初县治地曾迁徙至青居县治地(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境内),不久又迁回汉初县治地(今武胜县烈面镇境内)。青居县历史虽然较短,但青居一名影响很大,后来南宋在境内的烟山修筑抗蒙城堡,成为“抗蒙八柱”中之坚城,并沿袭青居而得名。尽管后来作为文物保护被公布为“淳祐故城”,但人们还是习惯叫“青居城”。至新中国成立时,在此设行政建置,也取名青居乡,1984年改镇至今,一直沿袭了“青居”之名。

我们每次考证治地时,无论是地面残存的点滴遗迹,还是古城全废或埋藏地下的,我们都力图找到居于现今的具体位置。在烟山村考证时,有村民介绍说,烟山又名黛玉山,位于青居老场镇后侧嘉陵江岸,由君子峰、金楼峰、东岩三峰组成,海拔450多米,山势很陡,四周是悬岩,峰岭相连,抗蒙军修的古城在烟山顶上。在青居场镇考察时,有居民说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很热闹的水码头,曾经建有青居县,但没人能说清楚青居县故城和县衙遗址具体在哪里。

我们探访江边的青居老街后,乘车沿盘山公路登上了烟山顶部。从地形地貌看,而今的青居场镇虽然因修水电站被分割为几处,但都在烟山脚下,也因烟山山脉堵住江水直流,使嘉陵江河道绕该镇17.5公里。环绕20多平方公里的牛肚坝,形成了359度的嘉陵江上第一曲流。修建电站时,切断了烟山延伸至江边的余脉,建成导流明渠船闸。烟山顶上有泉水汇集的天池,清代修筑的一座城门尚存。南充古八景之一的“青居烟树”就是这里。宋、蒙(元)战争年代,顺庆府治由今南充市区迁徙此地办公,历34年后迁回。史料记载,1243年,南宋将领余玠主导修筑的抗御蒙军城堡延伸到烟山下面,在临江边修筑了城门,与山顶的主城连为一体。因此,当地人把现在的青居场与烟山顶上修筑的“淳祐故城”都叫青居城。综合这些史料与现状分析,青居县在隋初被废,距烟山顶上修筑的抗蒙青居城600多年,该城规模很大,疑不是始设青居县县城旧址。历史上的青居县故城遗址,可能在与烟山故城相连的山脚下的嘉陵江边,即古老的青居场附近。经过多年的寻访,大家一致认为,新兴郡和青居郡建置与治地遗址,在今武胜县烈面镇汉初村无疑。广安市这一重大历史,从发现到考订,终于尘埃落定。

考证中又现谜团“平州”悬案待解

我们在考证新兴郡的历史沿革过程中,首次发现,今重庆市合川区的志书多次出现在南齐、南梁朝代,有个平州县与今广安市武胜县、岳池县等境地有关。然而,查遍广安境内所有旧志和其他古籍,根本没有平州县的任何记载,哪怕只言片语。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去了具有2300多年置县历史的阆中古城走访。据阆中市文管所和地志办的同仁介绍,历史上的巴西郡治地在今阆中市,曾经管辖过平州县。寻着这一线索,我们初步查阅史籍发现,在今绵阳市巴中市达州市的正史中,都先后出现过与平州县建置沿革有关的记述,历史十分复杂,渉及今川东北地区,其地域范围很大、历史很悠久。莫非,平州县也与我们广安市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安的历史还存在着一些悬案,留下了很多尚待破解的谜团,这就需要我们文物考古、史志专业工作者,肩负起这份责任,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细心寻觅,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去揭开这些谜团,为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再添遗韵。

新闻推荐

“姜你军”卷土重来南充老姜零售价每公斤40多元市场上销售的生姜近七成来自山东,主产区生姜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南充生姜价格

"target="_blank">●本报首席记者易立权实习生任思浓4年前,国内生姜价格高涨,获“姜你军”称号。今年,“姜你军”再度卷土重来。记者昨日走访南充各大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发现,老姜批发价在每...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