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文图每年夏季阆中都有洪涝发生从古至今人们都想
□张晓东 文/图
每年夏季,阆中都有洪涝发生,从古至今人们都想方设法与桀骜的嘉陵江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阆中遗留的“石犀”与“鱼翅”便是见证。
造犀牛镇水防洪
据《阆中县志》记载,古城西门外,有铁铸犀牛、石造犀牛各一尊。铁犀牛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知府宋思仁铸置,石犀牛则为川北道道台黎学锦修治江岸防洪工程后所置造,“犀牛望月”是古城十景之一。而今只存石犀牛。
古人造犀牛镇水防洪,有其来由。清嘉庆年间阆中人王承谟,有一首写石犀牛的诗:“偶来桐荫下,见汝便相亲。拂拭泽双手,晶莹汗一身。苔纹自然妙,月色几回新。此水无幽怪,漫劳温太真。”“温太真”是指晋代温峤,字太真。相传他任江州刺使镇守武昌时,人们传说牛渚矶那个地方水深多怪,遂点燃犀牛角,让火光相照,果见水族伏火,奇形异状。这天夜里他便梦见有人对他说,“与君幽冥相隔,何意相照?”用犀牛镇水怪,即源出于此。
阆中的石犀牛与众不同,一般国内常见的镇水犀牛多形态凶猛,但是阆中的犀牛呈安详卧式,没有凶猛的牛角和强劲的肌肉,具有亲近之感。
镇水石犀牛在民间的传说很多:一说保平安,二说预报天气。石犀牛表面很光滑,一遇到天气变化,表面就会出现湿润的水珠迹象。此外,经验丰富的船工舵手还可以根据犀牛头部的朝向判断航道和选择停靠的位置。
“鱼翅”与宝瓶口异曲同工
古城水患少了,并不是得益于犀牛的保佑,而是得力于清代黎学锦道台大人的防洪工程“鱼翅”。
阆中王家嘴古河堤现在裸露在地面的部分长达500多米,且大部分被杂草掩埋,共发现俗称为“龙干”的“鱼翅”3处。这些“鱼翅”铺设得十分整齐,纵横交错,像锁住一般,在石头之间还用糯米石灰浆进行粘连,使之具有很强的防渗水功能。
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阆中城西水患不断,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川北道黎学锦率属增筑江堤百余丈,又在堤外建“鱼翅”、立石匮,以分杀水势,减缓冲刷。宣统二年(1910年),又增修“鱼翅”两处。现鱼翅广场处为同治年间培修后的遗迹,原为六层,每层石梯六级,顶层建六角形基座之“阆风亭”。“鱼翅”砌成弧形阶梯,既是江堤,又能分水减缓冲刷力,还有码头的功能。这项古代防洪工程与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家文物专家王仁襄考察这段古代防洪江堤后,很惊讶阆中还保存着这么一处珍贵的水利文化遗迹。
2005年,阆中在修建滨江路时,根据专家建议,将王家嘴一带的古河堤清理出来,新堤路面内移,修梯道以便于参观。并在江边修建起规模初具的犀牛广场,按照原样重新安放犀牛,“犀牛望月”美景得以重现。在距离犀牛一公里处,依托原有的“鱼翅”修建了鱼翅公园,既完整地保护了古代防洪文物,又成为阆中市民观山望水的好地方。
新闻推荐
□邓斌本报记者吴晓铃姑娘们莲步轻移,丈余红毯遮住娇俏脸颊,惟余精致罗鞋出现在大家眼前,引来无限遐想……1月24日,阆中“亮花鞋”比赛在老观镇举行,十里山乡的群众把古镇新凤街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在...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