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友关注泸州甘蔗滞销将被当柴烧日成都两家报纸先

四川日报 2012-04-17 19:02 大字

网友关注:泸州甘蔗滞销将被当柴烧?

4月11日、12日,成都两家报纸先后以较大篇幅报道:如果一个月内再没大的买家出现,泸州江北镇数万吨滞销甘蔗,就只有被砍来当柴烧。4月11日9时24分,四川日报网官方微博第一时间转发这一消息后,网友们纷纷参与评论和转发,截至16日17时,这条微博转播了763次,评论160余条。

“弄到我们都江堰来吧!这里甘蔗1.3元一斤!”“运到我们绵阳来卖吧,1.8元一斤!”众多网友在微博上提议团购,“请问怎么联系?多少钱一斤?”

有爱心的网友们,还纷纷“求推广求扩散”,希望联系到相关厂家大量收购甘蔗,以“帮帮那些挺不容易的农民”。

也有不少网友对“滞销”一事发出疑问:泸州的水果批发市场那么大,怎么会没人买呢?作为万亩甘蔗之乡,当地没糖厂吗?为何不销往糖厂?

基层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历来都是各级党政干部关心的重点,同时也是网友特别关心的话题。今年江阳区的甘蔗到底是不是滞销?如果滞销,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效果?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是怎么解决的?但截至发稿时,当地相关部门对网友的关注未作答复,没有抓住一次树立地方形象、以网络互动促进互信的良机。

网友质疑:

街道办职员开豪车钱从哪来?

4月7日下午,国内某杂志主编王甘霖在微博上说,阆中江南街道办拆迁办主任佘德刚每月工资仅1100元,但开着30万元的豪车,有人质问他收入何来时,他竟语出惊人:有脾气就到市委去告啊。

街道办职员开豪车爆豪言,再加上“拆迁”等元素,该微博瞬间激发网友的围观,引来12000余人转发关注。

该事件网友关注的焦点,在于购车款来源。阆中市委宣传部4月9日接受华声在线采访时称,“佘德刚买车的钱来自其妻开茶楼的收入”;江南街道办一工作人员在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时称 “车子是佘德刚做生意的弟弟的”;11日江南街道办的宋波接受四川在线南充频道采访时称,“购车全部款项是其妻经营烧烤店的收入”。

在回应热点事件时,相关部门首先应该确保官方说法的权威性。但针对“豪车”的回答,前后出现多个版本,难免将自身置于尴尬境地,公信力降低的同时招来更多非议。其次,阆中官方微博“阆中小微”虽然早已开通,但在该起事件中并未发声。笔者浏览发现,其自2011年2月26日15时27分发布第一条微博至今,仅发布了26条微博。单纯依赖传统的信息公开渠道,没有有效发挥微博互动功能,及时沟通交流,有效淡化情绪化的舆论氛围,不能不说是此事件应对中的败笔。

(更多精彩报道,请见四川日报网:www.scdaily.cn)

结语:

在涉及公共事件、公共话题时,微博体现了强大的舆论发动和传播能力。微博中也包含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并充斥着情绪化语言。愈是真假难辨,愈是众声喧哗,官方愈要积极发声。“甘蔗滞销”也好,“街道办职员开豪车”也罢,让我们看到,相关地方、相关部门对微博还缺乏清晰认识,欠缺应对“微博风波”的技巧和能力。

网络观察

[4月8日—4月15日]

□四川日报网编辑 余普

微博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新应用,其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特点日益显现。上周,一则关于“泸州甘蔗滞销”的消息,引发网友微博纷纷关注;一条述说“贫困县街道办职员开豪车”的微博,触动网友敏感的神经。梳理过去一周的网络热点,这两个热点事件,不仅在微博上快速传播,而且一时间演变为舆论旋涡。但在这繁杂的声音中,我们要么没有看到官方的主动发声,要么看到的是相互矛盾的回复。有“杀伤力最强舆论载体”之称的微博,由小众使用到大众流行,这一过程已有一两年时间,但遗憾的是,相关地方、相关部门还缺少积极应对、与网友互动的意识,更没有增强网络互信的办法。

新闻推荐

记者张立东王青山近日阆中市与东达蒙古王集团四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王青山)近日,阆中市与东达蒙古王集团、四川新立新进出口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东达蒙古王集团将斥资26亿元,参与阆中旅游开发、新立新绸厂南迁等多个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东达蒙古...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