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邹渠有风水古城之称的阆中水利建设大小并举不
□本报记者 邹渠
有“风水古城”之称的阆中,水利建设大小并举,不仅大抓骨干项目,小农水建设也有声有色,营造出惠农助农新气象。
盼了30多年水库开工了
青杠河位于阆中市解元乡滚经坪村。1月30日,沿6公里的道路顺山谷而下,记者来到解元水库施工现场。
坝基工地,只见深深的幽谷被大型机械剥去茂密的植被和表层的红土,基坑里,青色的基岩被清理出来。“大坝基坑开挖已经完成,为了抢时间,春节一过,初六我们就上班。现在要开始浇铸大坝混凝土。”解元水库指挥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将加快水库建设力度,争取在2013年4月完成水库建设。
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大坝混凝土浇铸机械。在伏家山两条取水隧道里,上百名工人进进出出,忙着打隧道。据介绍,两条取消隧道全长2700多米,目前已完成1000米。
解元水库是阆中市规划已久的中型水利工程。总库容为2899万立方米,完工后可与已建成的石滩水库联库运行,灌溉13个乡镇的8万多亩土地。1976年,解元水库曾经上马,可3年后却因经济调整而下马。直到2010年底重新开工,这一等就是30多年。
50多岁的当地村民敬显忠,是第二次到伏家山下的青杠河边修水库了。敬显忠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随当地民工大队伍到青杠河边修解元水库时是1976年,“那时我还是20多岁的年轻人。修水库,全靠人力,几个区来了3000多人,青杠河两岸尽是建的工棚,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搞了几年也就搞点基础,可后来下马了,一停就是30多年。干旱年头,住在山上的我们用水困难,河里的水只有眼巴巴地望着。”敬显忠对记者回忆。
“干旱年头,住在山上用水困难。来工地干点杂工,一来可挣点钱,二来希望工程早点完成,我们也好受益。”敬显忠说。
“五卡”登记明白修塘
春节刚过,方山乡方山村村民戚大荣等人就为戚家大塘的建设忙开了。大家有的出工砌堰塘护坡,有的请来挖掘机挖溢洪道…… “2月底这口塘就要完工。”戚大荣说,戚家大塘改造后,蓄水将从2万多立方米增加到8万多立方米。
村支书刘绍录介绍,该村是小农水项目建设村,全村将整治新建8口山平塘、7公里渠道,还有一批蓄水池,整个投入要300多万元,国家的项目资金只有100多万元,不足的怎么办?“除了市上配套一些,全村集资投劳就要达100多万元。”刘绍录说,除投工外,全村人平集资达500元。
原来,阆中市遵循“先改后建、先建后补、农民自建”的原则,对山平塘等水利设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山平塘产权全部划给农户。在改制的基础上,对小农水建设实行“联户五卡”制度。
记者见到了戚大荣的5张登记表,即“五卡”:工程产权登记卡、任务明白卡、资金筹集卡、投劳记载卡、国补资金领取卡。这些卡上,戚家堰的大小、建设任务、资金数量、投工情况等明明白白。“我们干自己的事,当然会尽力。”戚大荣说。
刘绍录说,通过这次小农水建设,全村水利基础大大改善,加上以前的水利设施,村里1000来亩土地可实现全域灌溉。
“五卡”制极大地调动了阆中市农村群众兴建水利的积极性。2011年,该市在方山村、雪洞村、柏山子村等11个乡镇的46个村进行“塘坝改造增加灌溉效益示范片、现代灌溉渠系节水示范片、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建设。到今年1月上旬,已整治山平塘105座,新建整治渠道37公里,新建蓄水池241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王青山)近日,阆中市与东达蒙古王集团、四川新立新进出口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东达蒙古王集团将斥资26亿元,参与阆中旅游开发、新立新绸厂南迁等多个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东达蒙古...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