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技术不成熟 “立体电影”只是噱头花钱看3D电影不如看2D
《阿凡达》的视觉特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
我们看的3D电影已经够多了!从最初的好莱坞电影一窝蜂3D化来中国赚钱,到如今几乎所有的华语大片都疯一般地转制3D不留一点选择,关于3D的疑惑从年初到年尾逐渐扩散,直至《2012》也转了3D而且只在中国上映,这股情绪瞬间喷发,3D真的有那么时髦?那些电影真的必须3D不可?3D真的是一种享受?我看未必。我们被电影公司欺骗太久了,以至于我们已经丧失了去看2D电影的权利。
3D并不是什么时髦东西
3D电影并非本世纪刚刚诞生的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有雏形,并曾在五六十年代风靡过一阵。而目前这一轮3D热潮,主要是伴随着数码CGI技术和巨幕Imax的登场,形成了视觉效果更为出色,观众感官更为舒适的流行体验。因为票价的提升和追求噱头的宣传策略,3D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商业价值,逐渐被不同创作观念的电影人所接受。
立体电影的第一轮热潮还要等到二战后,1952的《非洲历险记》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长片。随后《恐怖蜡像馆》等一大批3D影片蜂拥上映,观众趋之若鹜。但是,在五十年代的这轮热潮过后,观众开始厌倦了手法雷同的“立体电影”,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立体电影又沦为了游乐场的游艺设备和科教馆的科普工具。
转制技术并没有大进步
在这场3D电影的热潮中,高票房的诱惑让很多制片厂按捺不住,纷纷投拍3D新片,或把之前的2D片转成3D重新上映。“2D转3D技术”不单用于经典片重映,许多新拍摄的电影,也是先用传统摄像机拍摄,在后期处理中重新专制为3D。这种“伪3D”制作方式之所有备受争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成片的立体效果目前还达不到真正的3D摄像机水平,许多画面只是粗糙分出了前后景两个层次,物体扁平,没有丰满的纵深感,在大部分运动场景干脆就是2D,被观众笑称“只有字幕是3D效果”。此外许多影片根本就没必要做成3D版,片方只是为了宣传的噱头,变相提高了票价,赶工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近年许多3D新片就是通过这种后期处理再上映,《诸神之战》《异星战场》的立体效果差强人意,某些国产电影更是让人恨不得摘掉眼镜。而对于一些翻新上映的“经典影片”,如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迪斯尼动画《狮子王》和刚刚上映的《海底总动员》,以及即将推出的《2012》《壮志凌云》等,纵然号称打造出了逼真的“2.99D”,效果也始终不及实拍3D,主要还是给影迷们怀旧罢了。
3D并不能帮你融入剧情
有时候,我们的疑惑会产生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3D电影上,比如《泰坦尼克号》,无可否认它的技术已经足够优秀,但事实上,观看过程中我们被3D画面打断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这就让人怀疑,这些电影是不是真的需要3D化?3D真的能帮你身临其境吗?对于奇观式影片《阿凡达》,我们可以说是的,但是其他呢?或许真如北野武所说,“3D只适合拍色情片”?
当然,也无需彻底否定“2D转3D”技术,这毕竟是一场二次体验的新奇过程,当某一天真的发明了完美的算法,普通人家的老照片和录像带也能轻松变成立体版。3D电影的明天在哪里,或许并不在拍摄和后期,而是在放映设备上——未来“裸眼3D”的降临,才真的是抛弃眼镜,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美妙的三维世界之中。 (南都)
新闻推荐
雪花遭殴打,百合心疼安慰《雪花秘扇》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