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部文艺片集中上映,然而口碑上佳、票房遇冷几乎成必然 文艺片, 何以“拥抱流量”?

安徽日报 2019-04-12 07:00 大字

未来之城:在中国电影市场火热的票房数据下,文艺片市场遇冷几乎成了电影行业的一个“铁律”。比如王小帅希望借助当红偶像王源给《地久天长》添一把火,显然未能如愿。当然,小众的文艺电影通过口碑传播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并取得票房成功,也不是没有先例。讲述“慰安妇”生活现状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就通过观众的口耳相传引来了更多的关注,获得了过亿票房。但这仅为极少数的个例,单纯凭借口碑让文艺电影在票房上“逆袭”并不容易。不能否认,商业电影所带来的丰富的娱乐元素更易让观众体验到情感或感官的快感,虽然文艺片往往会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和直指人心的表现力触动观众,但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如商业电影那么刺激。

芳草不曾经歇:最理想的道路,莫过于文艺片观影群体的扩大,各种类型的影片可以相对均衡地发展,但培育和拓展文艺片观众毕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近些年来,以放映“小众”电影为己任的文艺院线在各个城市都逐渐建立起来,各式各样放映文艺片的小型沙龙也越来越多,文艺电影有了更多的放映平台,喜好文艺片的观众也有了更多的观影平台。然而,文艺片观影群体毕竟还是“小众”,如果只是以文艺片喜好群体为目标受众来进行一时一地地“精准放映” ,扩大文艺片知名度的效果不会太明显。创作者和投资方都希望能够和市场走得更近,希望能够攫取更多商业利润,但是文艺片本身的特质决定它必须为了艺术性牺牲一部分商业性,以至于其注定无法像很多商业片一样打通全民市场。

鸟鸣涧:如果说商业电影促进了整个电影行业的经济发展,那么艺术电影则提升了电影这门艺术的整体品位,商业电影更侧重于感官体验的享受或者视觉特效,或者音响效果,而艺术电影更关注于思想上面的表达,更关注于哲学的思考。其实,当下已经有大批“流量明星”加盟文艺片。固然有演员自身发展、转型的需求所在,但与此同时,文艺片的创作者们肯接纳这些看似和文艺片并不搭界的演员,本质上也是创作者以及整个行业求新、求变、希望拥抱大众的一种体现。不过,拥抱流量仅仅只是其中的一步,如何利用宣发、营销,将文艺片的受众圈层拓宽,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是更多片方如今在探索的事情。

风起流云:目前艺术电影的界定还比较难,究竟怎样的影片算是艺术电影是目前需要厘清的问题。有些商业电影也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而有些艺术电影借用了商业电影的模式。虽然某些电影属于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尚不好界定,但是影片的质量是有目共睹的,质量过硬的影片,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可能出现票房奇迹。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冷却和回归,观众已经逐渐摒弃了以前“圈热钱”的粉丝电影,更加注重影片的质量,在这种条件下,电影的质量才是第一位的。(本报记者晋文婧 整理)

新闻推荐

旅美演员周洁获电影成就奖

据新华社休斯敦4月8日电(记者刘立伟)第52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7日展映了中国历史传奇爱情故事片《杨贵妃》,影片主演、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