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电影中写作 □阿眉
电影《登堂入室》海报
通常提起作家题材的电影,我们往往会直接想到那些文学史上名垂千古的一个个名字。著名作家的传记电影当然不少:《王尔德》《成为简·奥斯汀》《莎翁情史》,以萧红为主角的《黄金时代》……
这些电影都有过人之处,只是讲述的大多是作家的生平、交游,尤其是爱情,很少着力探讨写作本身——他们是如何孤独地与文字和自我搏斗,写出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章佳句?说到底,这才是一个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吧。
我想说的是另一些电影:电影的主角也许是职业作家,也许只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年轻人,也许真实存在,也许子虚乌有,但贯穿电影的主线是写作本身,一切其他情节,都围绕写作过程而展开。
法国电影《登堂入室》就用一整部电影探讨了写作的过程。
高中法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一篇周末见闻的作业,在一大叠乏味的流水账中他发现了一篇出色的作文,学生克劳德描写了他在同学拉斐尔家的见闻,文字流畅、观察细致、想象力和情感都十分丰富——这是一个有写作天分的孩子。作文最后,还用“待续”一词勾起了老师的好奇心。
年轻时曾经热爱文学并出版过小说的老师被这个孩子的文字吸引,给他单独辅导写作,借文学名著给他读,指导他刻画人物、安排情节,学生的作文连载一篇篇写下去,情节越来越疯狂,教师竟也不知不觉间被学生的作文控制引导,不可自拔……
电影台词里有许多关于文学和写作的真知灼见:
“一个作家首先要问自己,他是写给谁看的。”
“福楼拜从不批判自己笔下的人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天分是什么?他能够把那些可怜的、卑劣的角色变成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
“一个好的结局的关键在让读者感觉,我完全想不到会是这样,但又确实没有其他可能。”
还有一些以职业作家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通常用所谓“创作瓶颈”当作切入点。2015年初播出的日剧《代笔作家》就是如此。
这部剧写稿的人看起来都会心有戚戚吧,成名多年的畅销作家远野丽莎遇到了最大的职业危机——她写不出来了。电视剧从各个角度表现了远野丽莎坐在电脑前面对空白屏幕大脑却同样一片空白的痛苦模样,以及灵光闪现文字如泉水般从脑中涌出,手指击键如飞时脸上的喜悦神情。
看的时候一直猜想,编剧大概也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类似情形融入了剧本。编剧和作家一样,在工作中都逃不掉创作瓶颈的泥潭,逃不掉在没有情节、没有词句的荒凉旷野上艰难跋涉的经历。
剧中远野丽莎为了保住“文坛女王”的称号,走上了使用枪手为自己代笔的不归路;另一部日本电影《猫咪后院之家》中的作家则移居乡下养猫放松心情重拾灵感——也算是十分日本的方式了。
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写作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当然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有观点要表达,有故事要讲,他想表达的,一定是自己而非其他人的想法。说起来这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但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危情十日》,讲述的却是一个作家在暴力威胁下不得不写出违心之作的故事。
畅销书作家保罗在暴风雪中遇到车祸受伤,被自己的书迷安妮搭救带回她家里,安妮一开始悉心照顾保罗,却在知道保罗的最新作品中她喜爱的系列作品女主人公已经死亡时丧失理智,逼保罗烧掉已经写好的稿子,然后把他禁闭起来,强迫保罗按照她的想法重新写作。电影中的作家与这个疯狂书迷斗智斗勇,是为了逃出一条生路,何尝不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创作自由。
电影《登堂入室》的结尾令人慨叹,因为几篇作文,失去了职业和家庭的老师又一次见到学生时,仍然向学生殷殷追问:结局是什么?
作为一部悬疑惊悚片,《登堂入室》展现的是写作最最残酷的一面:写作者肯为写作付出多少?牺牲多少?
另一部以写作为主题的电影《妙笔生花》中老人痛彻心扉地领悟:“相比我的妻子,或许我更爱我的作品。”
在现实中,小说家朱天心的丈夫唐诺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在天心愤怒、伤心时,他也很小心不要随意开解她,因为那愤怒和伤心也许是创作的源泉。
是的,在许多时候,文学最终向信徒要求的,是完整的献祭,是把自己的人生毫无保留一杯倾尽,电影里的故事如此,电影外的人生亦如是。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