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担山 古蜀国的“泰姬陵”传奇

成都日报 2020-07-20 01:08 大字

北较场古城墙遗址

何大江文/图曹劲松/制图

武担山

北宋·宋京

君不见蜀王妃子墓突兀,成都城中若山积。

墓头寒镜涩无光,妒月欺烟化为石。

鸿荒无根凭野史,直谓山妖化妃子。

临终未免怀首丘,运土山中葬于此。

山名武担锦江边,用是得名千万年。

如今佛阁依空翠,老木盘郁摩苍天。

晴云入穴西山出,卷帘坐见岚光滴。

安得文如汲冢书,免使后人疑往昔。

1631年,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因为思念已故的妃子,为之修建了一座白色大理石陵园——泰姬陵。而比泰姬陵差不多早了2000年,古蜀蜀王也为病故的爱妃修垒过一座坟冢,这就是武担山。成都老城墙还没有拆的时候,武担山位于成都城内的西北角,在西城墙之内。今天成都的武都路、五丁桥等地名,都与武担山的神秘传说有关。

一座山 从武都搬到成都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宋京是双流人,他留下的20来篇诗歌,大多跟四川有关。这首《武担山》几乎就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跟泰姬陵十分相似的爱情故事。故事一开始就非常神奇,说是在武都这个地方,有一个男子变成了女人,因为极其美艳,被蜀王纳为妃子(《华阳国志》对于以男化女的解释是:山精)。因为水土不服,王妃想回家乡,蜀王却舍不得放她走。不久,王妃病故,蜀王十分哀痛,想到王妃生前思念故土,便派遣五丁(五个大力士)到其故乡武都担土为冢,这样蜀王妃便可在家乡的泥土里长眠。墓地占地数亩,高达七丈(约16米),工程量十分巨大。整个墓地由两个土堆构成,中间连接地带凹了下去,从侧面看,像一对驼峰。在西侧的土堆上,还立着一面石镜。镜面澈莹,似乎真的可以当镜子用。

石镜的大小,《蜀王本纪》称“径一丈,高五尺”,《太平寰宇记》则称“厚五寸,径五尺”(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其实,“高五尺”和“径五尺”并不矛盾。石镜呈椭圆形,五尺是短径,一丈是长径。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这个椭圆的石镜短径约1.15米,长径约2.3米,厚度约11厘米。

1905年3月,日本学者山川早水进入四川考察,留下了20多万字和约150幅照片的游记。让人遗憾的是,没有武担山的影像,但也有值得让人兴奋之处——山川早水亲眼见到过石镜:“石镜今尚在”。山川早水见到的石镜,已被弃置于山腰,一半埋于土中。根据露出来的部分,他判断其大小与文献或传说相吻合。至于山中到底有没有妃子墓,山川早水则未亲见。而明代学者、官员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的记载,就有点让人惊悚了:“武陵王萧纪掘之,得玉石,棺中美女,容貌如生,体如冰。”

萧纪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八子。公元537年,他以武陵郡王的身份被父亲派到成都作益州刺史。548年,侯景作乱,天下崩溃。552年,萧纪在成都称帝,随即带兵东进去跟哥哥萧绎争天下,不久兵败身死。以此推算,掘开蜀王妃墓的时间,大致就在537年到552年之间。不过以成都潮润的气候,尸体不腐烂,且在下葬八九百年后还“容貌如生,体如冰”,实在有些离奇。仅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这则记述不足以采信。

山川早水当时听到的传说是,除了山上有王妃墓,山下还有开明王墓——这位多情的君王,死后也要跟妃子葬在同一座山。在开明王墓的旁边,据说还有一个稍小的墓,人称太子墓。山川早水认为,这几座墓的主人可能是古代贵族。

蜀王妃墓到底是否存在,尚不能完全确定。因为年代久远,与武担山相关的系列史料中,留下了太多谜团。但可以明确定位的,是武担山的所在。成都老城墙还没有拆的时候,武担山位于成都城内的西北角,在西城墙之内。今天的位置,则在武都路、江汉路之间,新华宾馆以北。武担山西侧,是清代练兵用的北较场。清末和民国,都在此地建有军校。如今,在北较场西路与五丁桥相接处,还保留有北较场古城墙遗迹。

一条路 金牛道成“特洛伊木马”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前337年,蜀王到褒谷(今汉中西北)打猎,与刚刚即位的秦惠王不期而遇。汉中古称南郑,是秦、蜀交界之处,秦王出现在有争议的、此时归属蜀王的土地上,十分可疑。但蜀王不以为然,为了回报秦惠王的一竹箱金子,还送了些珍宝玩件。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秦惠王回去后发现蜀王送的珍玩全部化作泥土。秦惠王感觉被蜀王戏耍了,非常愤怒,但群臣却表示祝贺,说这是将拥有蜀国土地的吉兆。类似的故事,在“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身上也发生过一次,反映了农耕文化对土地的执念。

于是秦惠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派人制作了五头石牛,并建立了一支数量多达百人的养牛队。这支规模庞大的养牛队是不是要给石牛洗澡、喂草不好说,但他们有个明确的任务,就是早上起来,就把金子放到石牛身后,说是它们拉的。蜀王听闻,便向秦王讨要这五头金牛。秦王倒是同意,但自古蜀道难,请蜀王自取。蜀王倒有办法,派了五丁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硬是修通了一条路,将五头石牛(金牛)迎了回来。

蜀王满心欢喜,却发现这五头牛并不屙金,便又愤怒地将牛送了回去。秦王此计,堪比古希腊的“特洛伊木马”,而且远远比“特洛伊木马”来得隐忍,直到21年后,作用才显现。

秦惠王从即位开始就不断地送美女给蜀王。这一次,秦王又送了5个美女,蜀王派遣五丁前去迎接。而迎亲的队伍回程走到梓潼,又遇到一桩怪事,见到一条巨大的蛇钻入山洞中。五丁拖大蛇的尾巴,想把它从洞中拖出来,结果山崩地裂。大山塌了,五丁被压在山下,他们迎来的5个美女也一道做了冤魂。蜀王十分哀伤,居然在山顶建了个思妻台,来悼念他那还没过门的5个媳妇。

史学大家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称,“(五丁)可能是此蜀王有忠勇奴隶,编为五军。”认为五丁其实是工程兵部队或者近卫军,将其当作五个大力士,也是一种心理投射。又比如巨蛇,任乃强先生说,“梓潼水蜿蜒似蛇行,《汉志》称为‘蛇水’。”巨蛇致山崩,很可能是山洪暴发导致山体滑坡这种自然现象的映射。

21年之后,秦惠王终于等来了机会。蜀王带兵讨伐镇守汉中的兄弟苴侯。苴侯打不过,逃到了巴国,并向秦国求救。名将司马错、中尉田真黄认为:蜀国物产丰富,足以提供军资;巴国多健儿,足以补充兵源;取巴蜀之后,顺江东下,则可轻易灭楚,乃至得天下。秦惠王采纳建议,让张仪、司马错、都尉墨带兵,从蜀国自己修好的石牛道进军侵蜀。21年前的“特洛伊木马”,终于发挥作用了。

石牛道又称金牛道。它起自今陕西眉县,经斜谷、褒谷栈道入汉中,在勉县向西出阳平关,由山道抵白水关(今四川青川县沙州镇),然后沿白龙江河谷至葭萌(今广元昭化),经剑门关而直至成都。这也是秦汉至南北朝,由关中入蜀的主道。

蜀王带兵到葭萌抵抗,战败逃到武阳(今彭山东北)被秦军所杀。他的大臣和太子则战死于白鹿山(今彭州白鹿镇)。古蜀亡了,自蚕丛开创的5个王朝,开明王朝传下来的十二代君王,到此皆成往事。

一抔土 追忆武担山往事

武担山附近,有几个地名都跟蜀王葬妃的故事相关。在武担山北面,沿着府河呈东西方向延伸的,是武都路——其名字来源是蜀王妃的故乡武都。

在武担山西北方向,横跨府河的是五丁桥,这座桥南连北较场西路,北通五丁路。五丁桥和五丁路,都是以本文反复出现过的五丁命名。在古蜀国开明王朝的后期,五丁多次出场,他们承担了接石牛、修路、担土、迎亲等重大任务,直到山崩时被埋于梓潼附近。

蜀王妃的故乡武都到底在哪里?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称,武都“在今绵竹,非甘肃之武都”,是指绵竹县北三十里之武都山(紫岩山),这也是《蜀中名胜记》和《方舆纪要》里的说法。任乃强则称,武都山其实就是甘肃的仇池山。仇池山,位于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其西南侧紧靠陇南市武都区。今日从成都出发,里程大致是460公里。想来,2300多年前,要把“占地数亩,高七丈”的土从近千里外的地方运回来,难度也实在是太大了些。从这种意义上讲,绵竹更可靠一些。如果使用现代科技对武担山的土质进行化验比较,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可靠。

在五丁桥东侧,武都路与府河之间,沿着府河南岸,有一个带状公园——岁寒园。这是一道狭长的城市景观,它长约700米,占地25亩。之所以命名为“岁寒园”,是因为它的植物主要是“岁寒三友”松竹梅,展现冬季景观。园中散落着巨石,上面刻着历代诗人咏吟成都的诗文——这也是武担山石镜代表的大石文化的延伸。

关于武担山涉及的大石文化,《华阳国志》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成都城里有一根石笋,长约三丈许(约7米),周长约六尺(约1.5米);在城北外的毗河边,也有着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另一根石笋——它们都是五丁去武都担土时使用的扁担。现实世界里,当然不会存在这样的扁担,它们实则也是古蜀人大石崇拜的遗迹。这两根巨人尺度的“扁担”,毁于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时,石镜也不知所终,唯有武担山的一抔泥土,供人伤怀往事。

新闻推荐

绵阳检察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彰显司法温度

在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梓潼县检察院向犯罪嫌疑人宣布不起诉决定肖伟向宏辉罗璐王梦霖赵银熙文/图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