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太守”笔下的咸阳 北宋诗人文同一组诗赏析

咸阳日报 2020-07-08 07:06 大字

陈竹凤

著名画家、诗人文同(1018~1079年),北宋时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文同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与可善画竹,他说:“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文同画竹的至理名言,后来衍化为成语“胸有成竹”。文同有一次与夫人去山中观竹,晚饭仅有竹笋下饭,此时收到表弟苏东坡的信札,其中有诗“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文同读罢,开心地说:“世无知己者,唯子瞻识吾妙处。”

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被苏轼戏称为“清贫馋太守”的文同赴静难军节度判官任,在南豳(辖境今彬州市、旬邑、长武及甘肃泾川等地)为官。嘉佑元年(1056年)至嘉佑三年(1057年),文同在邠州新平郡静难军节度任所。其间,他的足迹遍布宜禄(今长武)、邠州(今彬州市)及南豳一带,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

《咸阳道上晩晴有作》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积霭晩尽散,南山明夕阳。秋容遍丰镐,古恨入隋唐。草木咸摇落,风烟自渺茫。客亭须下马,把酒慰殊乡。”雾霭散尽,夕阳下的终南山明媚如画。深秋时节,站在古镐京和丰京之地,遥想此地隋唐时期的繁华盛景,不禁有一丝遗憾。在《兴平原上》诗人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些许厌倦:“东西车马走秦川,扰扰飞尘混晓烟。我亦中间游宦者,尚惭无语赋归田。”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兴平一带作为长安西去的要道,驿站交通十分繁忙。

《登邠州城楼》描绘了当时边塞的秋景:“试此望摇落,秋襟成惘然。客怀伤薄莫,节物感穷边。断烧侵高垒,微阳入晩川。年来旧山意,常与雁翩翩。”到达永寿境内,川原和深谷给文同留下了美丽和惊悚的印象。在《过永寿县》写道:“驱马上危坂,暮鞭摇客愁。峰峦惊满目,咫尺拟回头。红树拥野店,白云藏县楼。须知此北下,地底见豳州。”傍晚时分,骑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远望峰峦如聚,回头看天近在咫尺。满山红叶掩映着客店,县城隐藏在白云之间。最后,诗人引用杜甫《北征》诗中的“邠郊入地底”说明山路的陡峭和地势的险要。

《浅水原》一诗描写了川原的地貌特征和这里的悠久历史:“鹑觚西北地鳞鳞,此处当年起战尘。见说如今沟垅下,断锋残镞属耕民。”公元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浅水原大战。文同在诗中感叹,4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农民在田里耕作时,还可以捡到生锈的箭镞和残损的兵刃。《宜禄昭仁寺后轩》为游览昭仁寺后所作:“危栏凭绝壑,欲奈此时何。但有夕阳处,就中秋色多。与谁同徙倚,空自发吟哦。便觉成羁旅,归心逐雁过。”流露出诗人旅途思归的情绪。到达亭口驿,美景直入诗人笔下:“林下翩翩雁影斜,满川红叶映人家。岩头孤寺见横阁,有客独来登暮霞。”全诗好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

《豳州》诗写的则是盛夏时节宋夏边塞的景象。“昔年戎马尽南豳,今日风光已太文。雅吹夜喧金府月,靓妆春艳玉峰云。泉亭柳色浓将滴,水寨荷香远更薰。逻候不惊烽燧息,高原闲猎旧将军。”南豳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庆历和议”后,1045年,北宋和西夏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以后几十年间,宋夏双方在边境地区经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逻候不惊烽燧息,高原闲猎旧将军。”逻候即逻堠,指边境侦察敌情的哨所、土堡。文同来此应为1056年前后,看到的正是南豳边塞安定繁荣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泉亭柳色,翠绿欲滴,水寨荷香,香远益清。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正月,文同奉调出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在到达陈州(今河南淮阳)宛邱驿站时,“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年六十一。有《丹渊集》留世。(B)(13)

新闻推荐

全面提升软硬实力 七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胡莎莎记者郭若雪)6月24日,七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张学民...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