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乐园掌故
朱晓剑
近代川菜,以大型川菜馆为载体,形成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流派,在业内较有影响者有荣乐园、枕江楼、姑姑筵、福华园四大流派,其中尤以荣乐园“荣派”影响最著。
成都名馆荣乐园于1911年,由正兴园名厨戚乐斋、蓝光鉴叔侄二人创办。此店初设于湖广馆街兴隆庵(后来的东风路二段),一年后迁布后街,直到1940年代末期,迁到骡马市街口。长期以来,荣乐园以“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为主。此外,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正兴园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吸取了南北大菜的优点,以及成都诸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荣乐园以制作高级宴席和家庭风味菜肴见长。著名菜品有:红烧熊掌、葱烧鹿筋、清蒸鸽蛋燕菜、干烧鱼翅、酸辣海参、虫草鸭子、凉粉鲫鱼等。即使是家禽家畜、干鲜蔬菜等也注重选料,所成菜品皆具独到之处。各种汤菜制作亦品种繁多,十分讲究,颇有特色。
王鹤《蜀风流香》载,荣乐园的汤就特别下功夫,他们讲究火候,“奶汤要猛(大火),清汤要吊(小火)”,又取“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肚不白、无肘不浓”的特点配料,其“开水白菜”“银耳鸽蛋”等自成体系的汤菜工艺精细,色鲜味美。
蓝光鉴大胆革新,废除从前的格式:省掉入席前的“中点”,宾客入座后便上四个碟子(冬天热碟、夏天冷碟),接着上八大菜,最后一道汤。这种精炼简洁的风格既能使人尽尝精粹,又省略了过去为了满足固定程式而凑数的次等菜,更节省了食客的时间与开支,深受欢迎。被蓝光鉴称为“便饭”的形式在成都流行开来,也即人们在请帖上所称的“便餐”“便酌”。
抗战时,成都艺术团体蜀艺社定期在布后街的荣乐园餐馆举行餐会。蜀艺社的书画家大都是美食家;而荣乐园的老板蓝光鉴和蓝光璧均雅好书画,注重鉴赏收藏,特为他们设了雅座,备齐文房四宝,伺机求书求画。书画家们在品尝名优川菜的同时,高谈阔论,吟诗题字,泼墨作画,尽兴而散。
同时荣乐园还开设了成都有名的面食店“稷雪”,面点能手蓝光荣设计制作了各种精美可口的面食,如蟹黄包子、水晶凉糕、猪皮发糕、牛肉笋面、鳝鱼笋面、撕耳面和各种羹汤等,招揽食客,应接不暇。车辐回忆,张大千特别欣赏他做的荷叶饼。
上世纪30年代,成都人流行餐馆宴客,已迁至布后街的荣乐园,可接待上百桌客人。这样的规模与排场,在当时的蓉城绝无仅有。车辐回忆说,法国文学翻译家林如稷结婚,自己就在荣乐园为他订了十几桌。荣乐园流传最广、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佳话,一是操办四川督军熊克武的百桌盛宴;一是为刘湘的属下刘从云烹制象鼻。
为构建蓉城第一流的就餐环境,蓝光鉴精心布置,特从上海定制了印花台布、玻璃桌面、高级皮沙发等,把16个房间装饰得富丽堂皇;食用器皿也非常考究,派专人到江西景德镇订烧仿古瓷器,从汤匙到盘碗总计数千余件,并将原有的象牙筷子添置到将近一百桌;园中四壁,挂满了向仙乔、盛公伟等蜀中名流的字画及海内书画大家的珍品,房间里的字画每季度全部更换一次。在菜籽花黄的季节,蓝光鉴在田坎上埋锅造膳,邀约几个知己,以新创的佳肴,在花丛中野餐。车辐回忆说,有一次吃的是冬笋绍酒烧牛护膝、清蒸大块鲢鱼、芫荽等,其味之佳,妙不可言。
值得一说的是,荣乐园对成都餐饮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如特级厨师刘读云、孔道生、曾国华、华兴昌、毛齐成、陈廷新、曾其昌等均为其嫡传或再传弟子。特级厨师张松云讲过一个故事,他从荣乐园出师以后,到外地跑滩多年。回成都时,正遇到荣乐园生意好、出席多的日子,荣乐园便喊他去“打掌子”。蓝光鉴却不要他上灶,说他在外跑久了,怕把正宗川味做走了样。
1949年后,蓝家三兄弟在梓潼桥正街开群力酒馆,还是由蓝光鉴提口袋,蓝光荣做面,蓝光璧坐柜,依然是风生水起。1980年6月,四川省与美商就有合营的第一家川菜馆荣乐园在纽约开业。此后,川菜不断地走出国门。荣乐海参、成都全鱼、神仙全鸭、麻婆豆腐、鸡豆花等川味名肴以及赖汤圆、钟水饺、龙抄手等80多种川味名食,在纽约一亮相便引起轰动。在这家饭馆里,一份麻婆豆腐竟卖到30美元。但在成都,荣乐园渐渐地失去了市场,逐渐成为一段传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斌今年以来,梓潼县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省级经开区”、“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绵...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