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梓潼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绵阳日报 2017-12-27 07:32 大字

本报讯(王彬记者赵斌文/图)“刚把地盘下来那两年,不懂养护土地,结的柚子品质差,只卖八九毛一斤,最差的时候卖三毛一斤,每年都赔钱!”眼下,正是蜜柚成熟季节,空气中弥漫着蜜柚的芬芳,望着漫山遍野硕果累累的柚树,石牛镇富强村富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洪华对自己的创业之路十分感慨。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县农业局专家上门指导下,他使用有机肥,改良柚树品种,修建了生猪代养场,通过循环生态种养模式,既提高了自家产品的品质,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梁洪华的收获,仅仅是梓潼大力实施“农业富县”工程,按照“全产业链、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而已。

该县始终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以创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为契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改革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工作统筹推进。全县因地制宜确定了水稻制种、蜜柚、高品蛋鸡、优质生猪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科学规划了生态循环农业全域化发展路径。将正大50万头生猪养殖和20万亩蜜柚种植配套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在全县规划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500个。同时,还坚持“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明沟排雨、暗管排污、沼气净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方式,建立四种循环模式,做到既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留住绿水青山。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

与此同时,梓潼县还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品种、技术、质量、品牌上,加大种养结合和农牧结合程度,在规模种植区域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实现为养而种、为种而养,实现种养平衡,使种植规模与养殖规模配套,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所需的原料,实现互动发展。根据生态循环农业自身特点,在水稻制种、蜜柚、生猪、蛋鸡等传统农业产业中,逐渐减少一家一户各自生产的模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还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旅结合,拓展以观赏、采摘、休闲、产品销售为主的休闲观光功能,探索一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互动的新模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截至目前,梓潼县现代农业基地达到82万亩,整体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2万亩,梓潼酥饼、梓潼桔梗、天宝蜜柚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先后被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等称号。

新闻推荐

培育主导产业 创新扶贫模式 完善联结机制绵阳市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梓潼“1+5”产业扶贫见“红利”,当地108户贫困户笑纳“扶贫猪”分红(视觉绵阳·资料图片)编者按:去年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绵阳市实现首战告捷,并形成了许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今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