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能带动农民就没有存在价值”

四川日报 2013-03-05 17:16 大字

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随着省委1号文件的下发,许多龙头企业在认真思考。“不能带动农民,企业就没有存在价值。”四川蜀国有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老总丁乙说出了想法。

种菜带来大变化

3月1日上午,梓潼县石台乡。

沿途公路上,不时有满载青菜的轻卡、微货与三轮摩托车呼啸而过。不到2公里的路段,记者见到两三个青菜收购点,交菜的车辆接踵而来,好不热闹。“蜀国农业订种的青菜,230元一吨。”一位开三轮摩托的小伙子对记者说。

刚吃过午饭,石台乡群力村6组的徐文香下到地里,准备砍菜交售。“种了3分,收得到3000多斤,可以卖300多元钱。”徐文香说。

同为合作社成员的群力村村主任杨天加介绍,蜀国农业是一家泡菜原料种植加工企业,公司在这里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指导大家种青菜、海椒等经济作物,村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杨天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种海椒,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再加上一季青菜,亩纯收入近5000元。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村里种植青菜、海椒等经济作物面积达100余亩。

石台乡乡长薛国兵介绍,蜀国农业自2010年来到石台乡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新型现代订单农业的方式开展规模生产种植,全乡原料蔬菜种植面积两三年就发展到8000多亩。

与农户联系更紧密

群力村4组农民罗青发的地头,蜀国公司老总丁乙耐心地向罗青发讲解海椒栽培的技术要领。

这几年,蜀国农业已与梓潼蜀源果蔬、家家福生姜、靓绿瓜菜等30余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原料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在梓潼、江油、三台、北川等县、市直接带动种植农户1.5万余户,发展基地5万余亩。“保护价”、“优价”、“二次返利”……在蜀国农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中,这些关键词是必备的。“每年我们与社员签订产品收购保护价,但最后收购几乎都高于保护价。同时我们与合作社有约:超额利润的40%返给合作社,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丁乙介绍。仅2012年的春夏季的海椒,公司就二次返利给梓潼两个合作社社员160余万元。“这个钱,我都分了。去年卖了1000多元的海椒,年底又返利100多元。”罗青发说。

去年开年后,川内青菜行情大跌,许多地方的收购价跌至每公斤1角钱。而蜀国农业仍用每公斤2角多的收购价履行了与农民的合约。“我们之所以敢以高出市价一倍收购,是我们与康师傅等大食品龙头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在1年前定好了价格。”丁乙解释说。

为帮合作社做强,公司还以参股的形式与合作社合作,有20多家专合社都有该公司15%-20%的股份。这种机制把市场中处于最弱势的个体农民纳入企业经营,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作为我们就应该把生产加工点前移,移到种植基地去。一来可减少产地农户的运输成本;二来可增加合作社的发展实力。一增一减,公司与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

新闻推荐

一条步道探索出乡镇升级路径

民间善意如何参与乡镇改造升级——□本报记者祖明远2013年12月26日18点,梓潼县文兴乡场镇上的路灯悄然亮起,83岁的周婆婆走出了家门。自从2012年底路灯、步道相继投入使用以来,她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走...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