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条步道探索出乡镇升级路径

四川日报 2014-01-06 14:28 大字

民间善意如何参与乡镇改造升级——

□本报记者 祖明远

2013年12月26日18点,梓潼县文兴乡场镇上的路灯悄然亮起,83岁的周婆婆走出了家门。自从2012年底路灯、步道相继投入使用以来,她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走半小时,和邻居边走边聊已成为一项健身运动。

说起这条步道,周婆婆高兴中还带几分自豪——从立项到建成,当地政府仅负责了规划和搭台,资金筹措、使用、工程的监管和验收,均由居民参与承担。

在乡镇基础设施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并不是唯一参与者——受乡土情怀影响,民间同样蓄积着可观的建设冲动。如何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城镇升级?文兴乡这条6000余平方米的彩砖步道,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一条路径。

获取信任:

规划和预算“透明化”

文兴乡位于梓潼最东端,联通绵阳与广元的302省道贯穿场镇,造就了1.2公里的临街商气,但每逢赶场日,公路上就挤满了“以街为市”的商贩和顾客,平添许多安全隐患。

2012年初,文兴乡启动基础设施升级计划,计划筹建专门的农贸市场,并对干道进行绿化、亮化、美化三个改造项目,但这个计划却遇到一个棘手问题:资金不足。因为文兴乡此前基础设施欠账太多,虽争取了近300万元改造资金,人行步道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这也意味着升级留下了“遗憾”,行人要么在公路上,要么在新建的绿化带上行走。

这条消息很快在全乡传开。时值春节,许多回家过年的文兴人表示愿意出力。为此,2012年6月,文兴乡委托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整个场镇的升级规划,并公开了项目设计和预算——6000余平方米的步道建设费用约70万元。

经过懂行的文兴老乡估算,步道建设项目经济可行,民间捐资的大门由此打开。

自愿原则:

其他项目先做“样板”看效果

在部分居民的倡议下,2012年6月25日,一封以文兴乡乡党委、政府名义发出的筹资倡议书向全乡居民发出。“希望大家支持家乡建设,但原则是自愿捐资,绝不勉强。”文兴乡乡长何俊说。

同时,为让大家看到建设效果,文兴乡先行启动了其他建设项目。到2012年12月,总投资约250万元的路灯、行道树、店铺门前硬化项目已基本结束。这些变化,打动了许多在外工作、返乡过节的文兴人。很快,捐资总数达到60万元。其中既有工薪阶层,也有富裕的老板,捐资金额从200元到5万元不等。

为什么愿意捐钱?在宁夏从事建筑工程的赵宗运的回答颇具代表性,“看到了效果,觉得项目可行。而且亲戚朋友都在文兴乡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家都会享受到。”

怀着对步道建成后的环境效益的期待,步道沿线共400多户店铺还筹集了8万元,填补了资金的最后短板。

社会监督:

组建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如何让筹集到的资金用在实处?首先,乡上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捐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启动了四方参与的监督机制,由政府工作人员、捐资人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和临街店铺代表,共同组成9人监督小组,与梓潼县住建局等职能部门一起参与验收。

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捐赠人监督。2012年12月底,步道正式建好,随许迎来返乡捐资人的现场考验。因为多从事建筑工程行业,返乡的文兴人走在街边,对步道的用料、手艺进行了“现场点评”,得出的结论是“很巴适”,“即使我们来做,效果也就这样了。”一位在河南从事建筑工程的谢大哥这样点评。

经过了出资人考验,文兴乡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更多支持。为解决赶场的场地问题,文兴乡建了2000平方米的彩钢棚农贸市场,3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都由当地建筑商垫资。未来,再由农贸市场项目资金“还账”。

基础设施改善,使得文兴乡商气越来越浓。以往,文兴人要去广元市元山镇赶场,现在周边的7、8个乡镇都要来这里赶场。经营超市的蒲军成对此颇有感触,“现在商气明显增浓,营业额至少上浮了10%。”

新闻推荐

绵阳首个风电项目开工 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能6300万度

本报讯(记者祖明远)1月8日,绵阳市首个风电项目——中广核马鸣风电场项目在梓潼县正式开工,预计将于2015年12月投产发电。该项目位于绵阳市梓潼县马鸣乡境内,为山地风电场,一期投资2.76亿元,共18台机组,装...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