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性鳜鱼实现全程饲料投喂 集约养殖效益高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16 06:15 大字

在梓江鳜鱼繁育车间,杨小军(左)抛投饲料喂食。

梓江鳜鱼。 资料图

□本报记者 罗敏 文/图

“以前鳜鱼养殖都是用的活饵料鱼,养殖成本高,赚不到好多钱。现在可以用饲料来养,我们也来观摩学习一下。”7月9日,在盐亭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养殖技能培训会上,48名养殖户纷纷前来学习鳜鱼苗种驯化及全饲料养殖技术。

作为盐亭本土品种的梓江鳜鱼,俗称“母猪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着广泛的养殖与消费基础,但其发展一直受到饵料鱼的制约。“一斤鳜鱼养成需要4斤左右的活饵料鱼,1∶4的养殖面积配比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盐亭县华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小军介绍,他从2015年便开始研发鳜鱼的人工喂养饲料和鳜鱼的驯化技术,如今突破饵料上的限制,可实现全程使用饲料投喂,养殖成本每斤下降7元左右,实现了集约化养殖。

技术革新7天驯化鳜鱼苗

在梓江鳜鱼繁育车间,记者看到,标准化车间内整齐放置有80口鳜鱼苗种驯化玻璃缸。杨小军一边向养殖户演示如何投喂,一边介绍养殖注意事项。

“要想驯化好鳜鱼,就得先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鳜鱼是凶猛性肉食动物,蛋白质摄入量要求高。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联合研发了鳜鱼饲料,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47%-50%,此外还添加了中药成分,很好地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让鳜鱼颜色鲜亮、光滑。”杨小军说,肉食性动物还有一大特征,喜追逐、好争抢,鳜鱼成群结队,只要有一条鳜鱼开口,那后面的鱼会前赴后继抢食。

为此,车间在3.6立方米的驯化玻璃钢池内配置了曝气盘和冲水刺激、微孔增氧设备,并有流水管道安装入箱侧,保证水质清洁。“冲水刺激目的是模拟小鱼游动,诱使鳜鱼捕食,然后采取多次少量抛投方式喂食,这个过程中,要掌握好人工投喂节奏,不然会造成饲料浪费。根据鳜鱼昼伏夜出特性,我们一般选择早上6点、晚上10点两个时间点进行驯喂,并根据苗子的大小,灵活选择颗粒大小合适的饲料。”杨小军说,通过定时定量抛投,建立鳜鱼上水面撮食的条件反射,一般经过7天时间就可完成对鳜鱼苗种的驯化,驯化成活率达87%。

“饲料喂养的鳜鱼品质较喂活饵料鱼的并无差别,甚至于氨基酸、钙这些营养元素含量还略高。”杨小军向记者展示梓江鳜鱼品质检测报告。

养殖增效市场潜力巨大

为进一步了解鳜鱼人工饲料养殖效果,记者联系到盐亭富驿镇首创农业、金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几家鳜鱼人工饲料养殖场,他们普遍反映与喂食活鱼饵料相比,饲料从源头上降低了鳜鱼发病几率,且对水质污染少,更加环保。“鳜鱼食用了含寄生虫、病菌的活饵料鱼,病害发病率会大大提高,而饲料养殖会大大降低发病率,还免除了其对活饵料鱼的依赖。”杨小军说。

此外,从亩均养殖量、养殖周期来看,饲料喂养效益明显。饲料养殖鳜鱼的放养密度为 3000 尾-4000尾/亩,比活饵料鱼喂养每亩约增加 1000 尾。当年 5 月的苗,到 10 月即可达到 1.2斤/尾的出塘规格,而活饵料鱼喂养,周期则长达一年。

“按目前市场价,鳜鱼塘边出塘价为28元/斤,批发市场价为37元/斤,扣除苗种、塘租、饲料、电费等成本,亩产利润约3.5万元,亩均利润提高了1.7万元左右。”杨小军说,目前园区内已发展近200亩鳜鱼饲料养殖场。接下来,利用鳜鱼养殖苗种驯化玻璃缸和正在建设的高低位循环水养池,一年将驯化6批次苗种。今年预计驯化5000 尾-8000 尾,满足绵阳、遂宁、广元、南充、巴中等地的养殖需求。

新闻推荐

立体塔式植物床 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塔式污水处理站。□本报记者罗敏文/图农村居住分散,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处理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7月6日,...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