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老人的诗歌生活
□本报记者 刘星 文/图
【人物故事】
“乡村四月闲人少,敬老院内麦垛高;老头老妪齐割麦,欢歌笑语驱疲劳。”秋日的阳光洒在盐亭县黄溪敬老院里,76岁的五保老人刘中兴一笔一画地把这首诗歌抄在手上,一会儿他要上台朗诵他自创的诗歌。
刘中兴的这首 《割麦子》如今收录在《黄溪敬老院院民心声》里,这本集子记录了院里80位老人的心声。敬老院的诗歌之风始于何春礼老人。“尖碗不舀汤,猪油一大桩;众人吃完了,我还慢慢佯。”这首《刚进敬老院》自嘲地描述了何春礼当时吃东西的样子,同时也反映了黄溪敬老院的伙食好。而另一首诗歌《两个月后》,则反映了何春礼生活理念的变化,“吃饭先喝汤,腥素搭配香;饭吃七分饱,身体才健康。”
三年前,刘中兴还没有写诗歌的兴致。那时候,已70多岁的他一个人种着3亩田,体力明显不支。“种地、挑水、做饭,农活做也做不完。因为没时间,一般每天最多吃两顿饭。”
盐亭县民政局局长许宗平表示,省上给五保老人每人每月150元的补贴,可以维持敬老院日常运转,但很难为老人们提供较高的生活水准。老人们劳动惯了,在敬老院无所事事感觉不适。于是,黄溪敬老院组织老人们自己养猪、自己种地。“我们现在有20多头猪,还有30多亩地。如今,大家吃的都是有机蔬菜、粮食猪。”黄溪敬老院院长王德能告诉记者。
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老人们在敬老院里吃得好、住得好、过得开心。2010年,盐亭县民政局调查显示,全县52.6%的五保老人表示愿意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到去年底,该县已有65.8%的五保老人主动入住敬老院。
【采访手记】
环境变心情变
刘中兴的幸福,源于灾后重建的机遇让盐亭县新增敬老院34所,让黄溪乡实现了敬老院从无到有。通过灾后重建资金和福彩公益金等资助,目前该县敬老院有4000多张床位。可喜的是,当地利用了这些资源大力加强敬老院管理,给老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这让五保老人有了写诗的心情。
【项目介绍】
盐亭县黄溪敬老院灾后重建工程按省一级敬老院标准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其中福彩公益金120万元),2008年开工,次年6月投入使用。敬老院科学安排营养食谱,定期组织体检,教授五保健身操,传唱五保主题歌曲,坚持开展心理抚慰、文化娱乐、生日庆贺等活动,五保老人的生活正由保证生活质量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
新闻推荐
——访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为什么不是“跳起摸高”而是“助跑摸高”?因为盐亭基数小,所以只有助跑摸高才能达到纵向提速和横向追赶,才能跨越发展。□本报记者栾静李伟吴璟“盐亭,是个值得研究的地方。...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