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跟县纪委书记一起走转改

四川日报 2013-06-03 15:55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璟 文/图

绵阳盐亭县高灯镇,被誉为“丝绸源头”。

这里世代种桑养蚕,形成了特有的蚕桑丝绸文化。北宋《元丰九域志》载:“梓州蚕丝山(高灯),每上春七日,士女游于此,以祈蚕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先后有七省一市三万多人前来此取经养蚕之道。九十年代,高灯的产茧量在全省独占鳌头。

史料传说、深厚底蕴,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想象。这里,应该桑树遍地,成片成片的绿意间,偶有村舍点缀,美不胜收;这里的人们“勤于耕读,辅之以桑”,生活闲适又安定。正当好奇满怀,欲欲前往时,当地人却告诉我,最近几年,高灯的蚕桑生产日况愈下,连精于养蚕的也为数不多了。

听闻后很失落。但内心仍有一份好奇和期待。

5月28日 星期二 大风,凉爽

现场探访:同吃同住同劳动

“领导干部下乡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去你一直想去的高灯,想不想一起?”5月28日上午,接到盐亭县委宣传部一干事的电话,我很兴奋,第一,可以近距离一睹“丝绸源头”的风采;第二,实地探访领导们的“走转改”究竟成效如何?下午4点,我们一行准时从盐亭县城出发,同行的是县纪委书记韩忠明,目的地是高灯镇星星村胥勋贵家,这是韩忠明对口联系的农户。他告诉我,星星村是目前镇上养蚕农户最多的村了,村上的桑树也保留得较多。

车辆穿过高灯场镇,驶入一条较为狭窄的村道。道路两旁的植物也逐渐变化,绿油油的桑树开始成片呈现。

车辆开进一个农家庭院停下。“老胥,在干嘛?”一下车,韩忠明就走向一个中年男人。这个男人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手上有厚厚的老茧。肯定是养蚕能手——这是我对胥勋贵的第一印象。

寒暄之后,我突然发现,周围的人怎么一下增多了。从县城出发连我在内只有四人,此时院坝里站着的却有十几个。听介绍,原来是镇上和村上的领导都来了。这场面,会不会太大了?我心里有了想法。

胥勋贵的妻子还在地里采摘桑叶,韩忠明跑去帮忙。只见他对农活手法熟练,一背篓桑叶几分钟就采满了,背起背篓就往回走。

短暂休息,时间快到18:00。“老胥,今晚让你尝尝我的手艺。”韩忠明说,今天的晚餐由他主厨。这让我很吃惊。原以为,领导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是走走过场,没料到还会亲自动手。从车上拿出自己准备的新鲜肉和蔬菜,韩忠明笑侃自己,还有点厨师的范儿。

19:06,两张桌子拼在了院坝中央,开席了。韩忠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老白干儿,要和老胥好好喝喝。

喝了酒,胥勋贵也放得开。他向我们讲述为筹钱让女儿上学,自己去外地打工受了三次伤;待女儿出嫁,自己再回到老家重新养蚕,却发现村里变了样,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不愿回来,像他一样坚持养蚕的人已经不多了。妻子胥文芬听到这段,也忍不住掉下眼泪:“他出去打工,村上的人都说我们自私,不管大家死活,只想自己挣钱。”原来,胥勋贵是当时村上养蚕带头人,村上很多人都听老胥指挥。但养蚕不像打工挣钱来得快,为了两个女儿读书,老胥离开了村子,去了外地。那时,刚好遇到丝绸市场波动,蚕茧价格暴跌,村上很多养蚕户赔了钱,老胥就成了大家埋怨的对象。“所以,领导,今天你来了,我就厚着脸皮向你提个请求。”老胥说,村上一直想修一条路,自筹了部分资金,但要修完4.1公里,钱远远不够。老胥希望韩忠明能帮个忙,向县上争取一些资金。“我们就希望出去卖茧子的时候,路好走些。”

老胥的请求,韩忠明答应一定想办法,同时建议村上先开工动起来。

当晚,韩忠明睡在老胥家。胥勋贵有两间客房,一间给韩忠明,一间给了我。他让我们先休息,说自己还要在睡前给蚕子们喂食。听到此,我顿时睡意全消。

中间的客厅,是老胥家的养蚕室,不到十平方米,放了一个大架子,上面层层叠叠摆着大簸箕,里面爬满了正在成长的蚕。半根小指拇粗的蚕子都高高地昂着头,电筒扫过去,还会晃动一下肉嘟嘟的身体。“你看,他们都饿了。”老胥开玩笑说。

借着微弱的光,我发现蚕室虽然是老旧的房子,却十分干净整洁,屋内连苍蝇都没见到一只。胥文芬告诉我,蚕对环境最讲究,几乎每天都要给蚕撒一层石灰消毒。说着,拿出瓷盆装上细致的石灰粉,均匀撒在簸箕上,给蚕子们“洗澡”。接着,老胥把今天摘的桑叶抱进蚕室,用刀切碎,均匀地覆盖在簸箕上。“它们闻着香味,就往叶子上爬。”

5月29日 星期三 小雨,微冷

养蚕大户的“中国梦”

5:20,清晨第一声鸡啼,把我叫醒了,我赶忙准备起床。因为前一天晚上和老胥约好,早上6:00喂蚕时,我要帮他们拍几张现场的照片。

走出房门,发现胥文芬已经在厨房里忙起来,这时,韩忠明已经起床,正在厨房帮忙做早饭。7:00,开饭了。一边吃,韩忠明问起老胥今天的安排。言下之意,是想帮老胥干些农活。但老胥却犯难了:“本来是要去摘桑叶,但现在一直下雨,不能摘。其他倒没啥子。”“那等会就去看看那条要修的路嘛。”韩忠明正提议,一通电话打了进来。8:30县上要开干部大会,韩忠明必须去会场。

吃完早饭,帮忙收拾了厨房,韩忠明准备离去。临走之前,还请村支书帮了个忙:“这是1000块,修路的,帮我给会计。”

待他们离开,老胥又带我进了蚕室,准备给蚕喂食。“大叔,他们来匆匆去匆匆,你怎么看啊?”压在心里的问题,终于问了出来。想着等韩忠明走了,我才能听到真话。

看着我,老胥突然变得很严肃:“说句内心话,县上领导到家里来吃住劳动,这样的事情还是好早以前有过。很多领导,都是只喊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他们能来我家,听我们这些人说话,帮我们解决问题,就很不错了。你看这条路,肯定修得起来。”老胥说得很慢,语气很坚定。

老胥告诉我,他有个想法,把村里的养蚕大户集结起来,搞一个养蚕协会,扩大养殖规模,也扩大市场。聊得高兴了,老胥也放开了:“现在都说‘中国梦\’,我的梦,就是村里的蚕桑一直有人养下去,就像蚕丝,虽然纤细,但很坚韧,很有价值。”

不是做秀是做事

“不怕别人说你们作秀?”这个问题,在去星星村的路上,我问了韩忠明几次。因为在我想来,这样的活动“治标不治本”,领导走下去,住一晚,就走了。对当地村民来讲,负担多过期待。所以,他也不厌其烦地解释,希望我能真心理解。

记者:听说“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全县开展“三同四百”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什么是“三同四百”?为什么要开展?

韩忠明:为进一步转变全县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中国梦统领跨越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其中,“进百家门、访百家人、排百家忧、解百家难,与联系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同四百”活动是一项重要载体。从五月份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全县四大班子成员及乡镇主要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抢种抢收、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

记者:开展这项活动后,很多盐亭干部都下乡插秧、收割油菜,这是否是一场官员“做秀”呢?

韩忠明:这不是做秀。当前的盐亭在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更决定了我们必须带着真情、带着责任走进乡村,在一线接受锻炼、转变作风。一方面能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使我们党委政府做决策、办事情都能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农户家里去,坚决不给他们增添负担,所有吃穿用度都自己准备。同时,我们为大家做一些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他们自然不会把我们当“外人”,而会看成一家人。你和家人在一起,会说谁在作秀吗?

记者:这一活动对老百姓来讲,意义在何处?

韩忠明: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听到了老百姓真实的声音,研究怎么才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星星村,我来之前不知道他们要修一条路,一大笔资金对整个村来说,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在我了解了,肯定会帮忙想办法。同时,通过这次和老胥的深入交谈,我才更深刻地意识到,星星村的老传统、老项目蚕桑养殖业不能丢。盐亭是嫘祖的故里,有着几千年栽桑养蚕的传统,并且现正打造嫘祖陵景区,可以把传统产业、桑蚕文化和嫘祖陵景区打造紧密结合。接下来,我们肯定要积极培育蚕桑养殖大户,把栽桑、养蚕、缫丝、织稠形成一条龙产业化。

新闻推荐

谱写为民惠民新篇章

□李乐何光振图片由盐亭县委宣传部提供严冬,寒意愈浓。不过,行走盐亭,心生暖意。在两河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每天上午都可以喝到热腾腾的鲜牛奶。“除了牛奶,学校还经常变换花样,让学生们吃到多种多样的营...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