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变化”之上产生“化学反应”
如何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热点关注在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中,省政府对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作为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抓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被明确列入。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建言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真正产生“化学反应”,创新现代乡村治理制度,让数量变少、服务变好。
□本报记者 吴忧 李丹 伍力
困境
乡镇村社太多,稀释公共资源
乐至县高寺镇清水村是当地的劳务输出大村。前几年,因该村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该村两委班子的选任面临难题。省人大代表、乐至县高寺镇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吴平说,如果村里干部没几个年轻人,整个村便老气沉沉,发展振兴困难重重。
在四川,清水村的困境并不鲜见。“三台县原有63个乡镇、932个建制村,最小的镇只有6379人,最小的村只有402人。”省人大代表、三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昊天介绍,在不少地方,干部队伍难以选优配强,投入的资源也像“撒花椒面”一样,“每年投向基层村、社区的运行经费超过8000万元,但由于基数大,分摊到每个村、社区的经费仅8万元左右。这使得不少基层出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现象。”
在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序看来,四川省原有的乡镇和建制村多、小、密、弱,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增加了运行成本,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乡村治理的突出短板。
转变
干部队伍更强,公共服务提升
去年10月,四川省全面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近期,四川省又顺势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列席省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接连深入达州、雅安、广安、内江等地走访调研,了解两项改革的最新进展。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平稳顺利、成效显著。”益西达瓦介绍,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县域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得到夯实,新型城镇化承载能力得到增强,而乡镇编制配置和干部结构也得到改善,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得到提升,“在改革过程中,各地坚持编制不上收,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使干部队伍年轻化,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李昊天介绍,三台县原有乡镇领导班子职数566个,空缺达94个,干部力量分散、年龄倒挂。改革后乡镇数量从63个减少到33个,每个乡镇班子都齐装满员,年龄平均下降两岁。“此外,我们将原来县级部门派驻乡镇的67个站、所下放属地管理,同步下放相应编制354个、人员274名,使乡镇基本功能齐全、属地管理有责有权。”
在近期的调研中,张序也注意到不少变化。“乡镇数量少了,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提升。”他介绍,不少撤并后的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顺势调整设立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机构,使服务质量和效能得到提升。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高寺镇合并了邻近的乡,人口规模、面积跃居乐至县前列,成为以现代观光农业为主导的产业中心镇。“产业逐渐兴旺,想要回来创业、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吴平说,正在进行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清水村将合并周边3个村,沿着阳化河形成现代农业景观带。
深化
让改革长期、逐步释放红利
“‘后半篇’文章,事关改革成败。”益西达瓦说,当前第一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接下来的重点是:扎实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确保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真正产生“化学反应”,让改革长期、逐步释放红利。
益西达瓦介绍,省民政厅已初步梳理出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计划明确责任部门,纳入省级考评,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逐一推动落实,“各地还必须注重稳妥审慎,注意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改革稳定有序。”
“三台县涉改村建制改革方案全部在村(居)民会议上表决通过。”5月11日,李昊天收到最新消息,开始谋篇布局“后半篇”文章——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统筹、集体经济培育发展、补基础设施短板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出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都过硬的一把手,在村一级普遍实施‘一肩挑’。”
张序则建言,还应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培育群众自治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省政协委员、眉山李妈妈爱心协会会长李俊英和同伴在化解矛盾纠纷、扶助困难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说:“不同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往往更具灵活性、专业性,可以成为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
新闻推荐
□三台县人民医院陈丽重要器官、组织衰竭如心脏骤停、肾功能衰竭等类型患者都属于急危重症患者,脏器衰竭包括“六衰”...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