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这样办好“离老百姓最近”的事
改造后的人民公园焕然一新
改造后的建设街路面(本报记者赖杰摄)
新建的公共厕所将更方便更美观(效果图)
一环路北段东延线主线桥主体完成
金桥商场棚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强力推进城建领域民生项目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初,备受关注的一环路南段(新建)和一环路南段东延线正式通行,涪城和游仙之间多了一条主干道,城市骨架被拉伸。
青瓦白墙、实木搭顶……各地新建的公共厕所在城区街头悄然建起,仿佛一座座林间小筑,方便了市民生活出行。
一幢幢颜色统一的居民楼、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简约实用的健身路径,一系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无一不彰显着绵阳这座城市的温度……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去年以来,随着一个个城建领域民生项目工程不断推进,绵阳的“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颜值”在提升。这座内陆城市,以青山环抱之势、花绕蝶舞之姿,悠然静立于涪水之滨。
数据显示:今年,城建攻坚方面涉及民生项目共计213个,1-10月共完成投资37.15亿元,占年度确保投资的103.74%。
□本报记者李灵越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视觉绵阳提供
大改造
增加百姓获得感“面子”“里子”同步提升
人逢喜事精神爽。近日,家住游仙区绵山路银峰小区的居民小张脸上始终漾着笑意——小区改造了,不仅告别了“脏乱差、无物业保安”的囧境,还有了全新的垃圾池、方便实用的人脸识别系统……
从前的老小区“改头换面”,成为了令人羡艳的“时尚”新居,小张对此非常满意:“党委政府政策好,完善了基础设施,让我感觉现在的生活才叫一个舒心。”
如果说公园、广场、街路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么棚改和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里子”。“里子”尽管隐蔽,却与百姓的居住质量、利益福祉紧密相连。
“绵阳市主城区因其规划建设年代早,不少住宅区存在着管线老化、设备年久失修等诸多问题。”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是涉及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项目。
每个棚户区、老旧小区的基础、条件、情况都不一样,到底应该怎么改?
从一开始,绵阳就从细节入手:围绕安全问题,集中解决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和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围绕居住功能提升,大力优化和完善各项设施;围绕环境治理,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创新推出“三问于民”模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治理的主动权交给老百姓。
用心用情中,一系列棚户区、老旧小区正华丽“蝶变”——今年1-10月,全市棚改计划开工9380户(套),基本建成7948套;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续建收尾项目160个,改造面积约78.5万平方米。
大气魄
拉开城市骨架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决策者的睿智、勇气和决心。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纲要。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城市建设、管理与经营都无从谈起。
绝佳风景始于最美蓝图。今年,城建攻坚行动的民生项目共计213个,涵盖交通提升、公园建设、防涝工程等多个方面,主要涉及“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四个板块。
“只要是市民迫切需要的,就先动工启用;只要是群众能普惠受益的,就先大力推进。”这是绵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
从大处着眼,回应民生关切、解决民生难题——
实施交通提升专项行动项目48个。其中,一环路南段新建工程、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工程(止于S205)1月30日实现主线通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项目55个,南山中学体育艺术馆、新益大厦电梯运载能力提升项目等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共计20个,涪城区公园城市建设项目(2018)等4个项目已完工。
从细处着手,使“城市温度”越来越暖心——
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项目37个,芙蓉溪金牛桥以下河段底泥治理工程等6个项目已完工。排水防涝补短板专项行动项目17个,科委立交桥头、韩家脊涪江三桥下等7处内涝点已完成整治。背街小巷治理及打通断头瓶颈道路专项行动项目36个,货运通道连接线2号桥(连飞龙度假村项目)等2个项目已完工。
交通提升上强度、小街巷整治出成效、内涝排水系统优化……这一系列城市功能的完善,让每一个绵阳人不由心生感慨:“城市服务功能在逐步完善,城市档次在明显提升,生活在绵阳,获得感满满!”
大手笔
美化城乡环境“民生”成为发展总基调
生活在一座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森林覆盖率55.45%的城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绵阳,绿色、生态装点了市民鲜活的宜居空间——
五颜六色的花卉、新栽种的灌木、休闲凉亭和绿道……每天清晨,家住园艺山阳光清华的周莲都要到九洲大道街头公园晨练:“以前跑步都要去人工湖,现在到处都有地方休闲。”
绵阳是生态之城,也是景观之城。今年以来,绵阳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使得城乡面貌和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广大市民正是从细节的变化中,欣喜地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从最关键的问题上破起。绵阳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从实施“省三推”垃圾项目拉动城市颜值大提升,到处理城乡污水铁腕治污守护家园,对照治理要求,明确落实期限。
垃圾整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关乎生态文明、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绵阳市全力实施“省三推”垃圾项目,1至10月,累计完成投资15.58亿元,占总目标的71.46%,项目总数39个,累计开工39个、占总目标的100%,完工20个、占总目标的51.3%。全市非建成区244个乡镇,共建设和完善25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已全面完工222个。全市公厕新建、改建完工335座、完工率88%;户厕新改建完成19505户,完工率14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村民黄跃平便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
老黄的房子修建于2002年,当时是旱厕,空间狭小,卫生也不达标。根据统一安排,今年4月,黄跃平家的厕所被统一改造,旱厕“升级”成水冲式厕所,生活污水也将排入沼气池。
如今,老黄家的厕所是整齐敞亮的瓷砖贴面,抽水蹲厕、洗手盆一应俱全,和城市家庭没有差别。
美丽的城市、便捷的交通、幸福的笑脸……今之绵阳,温暖着民心,吸引着大批游客、投资者纷至沓来,转型发展动力强劲。
记者手记
从细处着手,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一个美丽的城市,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城市建设,不仅要打造干净漂亮的外在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这些年,绵阳立足城市建设实际,统筹城镇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延伸乡村,使得百姓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采访中,记者看到,绵阳把城市建设当作一场“持久战”精雕细琢,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方法,不仅赋予城市光鲜亮丽的“面子”,更给予居民舒适整洁的“里子”,把城市规划、功能定位变成长效机制。
从细处着手,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今,绵阳道路宽阔了,排水通畅了,夜晚亮起来了,棚户区整改了,公园建起来了,景点更多了,城乡联结愈发紧密,“绵阳风范”的城市特色逐渐明朗。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四川日报记者祖明远本报记者裴玉松)11月6日,副省长尧斯丹带队赴绵阳,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调研。他强...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