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家门口看病,硬是方便!

绵阳日报 2019-10-10 07:38 大字

村民“小病不出村”,家门口就能看病

□刘玉明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以前看病要走好几公里,现在村卫生健康室设施齐全,有个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治疗,硬是方便哦!”日前,在三台县龙树镇双合村卫生室,正在就医的村民何秀英老人乐呵呵地说。

今年65岁的何秀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儿媳在外务工,饱受糖尿病和高血压之苦的她是村卫生室的“老病号”。她告诉记者,双合村是省定贫困村,距离场镇中心卫生院有3公里多的路程,像她这样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吃药打针是常事,走路太远身体就会吃不消,能在村里看病省去了很多麻烦。

不仅仅是何秀英老人,如今在三台县,139个贫困村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三台县把医疗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加快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切实改善村民就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题,村民以前“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也得到有效化解。

记者在该村卫生室看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身高体重计、血压计、检查床、档案柜等医疗设施设备,墙壁上还张贴着卫生室管理规章制度、常见病防治办法和公共卫生服务一览表。

今年55岁的杜文广从医30余年,见证了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老三件”到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他感慨说,一个个村卫生室发展的背后,是普通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在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三台县从实际出发,坚持“建设标准化、筹资多元化、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便民化”的建设标准和“镇乡组织、卫健配合、村级实施、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改建的方式解决场所问题。截至目前,全县140个贫困村,已完成139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标准化卫生室建起来后,村民有啥小毛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杜文广说,特别是农忙时节,每天都有七八个村民因身体不适来村卫生室就诊、拿药。

龙树镇卫生院院长谢圣告诉记者,为提高村医的专业技术水平,镇卫生院每月要开展1次常规业务培训,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和卫生院骨干医生对村医进行技术指导和授课,并定期对村卫生室特别是3个贫困村卫生室进行重点督导。他介绍,除了县级医院定期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外,该院还多次组织乡村医生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极大地提高了村医的医疗服务水平。

为保障贫困户就医不愁,三台各镇乡还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到贫困村开展全覆盖巡回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同时,大力开展公共卫生保障行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持续推进医疗帮扶措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新闻推荐

小事反目出手伤人 害了别人苦了自己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遇到矛盾,双方都应静下心来交流沟通,切莫一时冲动伤了和气。近日,三台县两位居民就因一点小纠...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