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穿上“绿衣裳”群众有了绿色银行

绵阳日报 2018-05-10 07:46 大字

□刘玉明本报记者谢艳

芳菲五月,行走在三台县建设镇木林村,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忙碌的身影;瓢瓜梁上,500余亩台湾山樱,叶片蓊郁,把山坡装扮成了绿色的海洋。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木林村受灾严重,有100余户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灾后重建中,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倾力援建下,全村统一联建新式农房115户,从地震中走出来的木林村村民,迈开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木林村是传统蔬菜种植村,“巫家沟大蒜”远近闻名,是该村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每到年节前,各地来收购蒜苗的经销商云集于此,车辆排成了长龙。“全村种植大蒜在600亩以上,亩收入6000元左右,比种植传统作物效益高多了。”建设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晓丰曾任木林村村支部书记,对村子的发展和村民收入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大蒜种植虽然效益高,但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

近年来,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引导群众在保持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油橄榄、麦冬和优质红薯深加工等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平旷的土地得到有效运用,但荒坡和长满灌木的林地却一直闲置。要是能让这些林地、坡地换个“装扮”,或许能成为促农增收的又一增长点。村两委经过多次与绵阳市景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协商,并邀请该公司多次到村里考察、调研,最终,公司确定木林村的荒山坡地适合种植台湾山樱。

“公司总投资2亿元,准备将木林村打造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樱花观光体验园——樱花小镇。”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占地2700余亩,以樱花种植为主体、农业旅游为辅,共分为樱花小镇、千秋草原和童话森林三大园区,让游客在园区内就能体验到集休闲、养老、观光为一体的一站式休闲。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规划5年见效,一期主要是树苗的栽种维护,二期主要是打造园区内观光、旅游的基础设施和艺术造景。

2015年3年,公司开始移栽台湾山樱,根据规划,移栽总数为30000株。如今,樱花全部成活,先开花后长叶的生长习性,让满眼望去的山坡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海洋。“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搞搞林木管理。”常年在樱花基地务工的村民邹碧芳笑着说,等樱花小镇建设开始后,大伙儿还能靠着餐饮、服务、运输等配套服务致富呢。

十年奋进,让村民们欣喜的是,2018年,木林村被省市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区,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该村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构建起“大田种蔬菜、山上栽藤椒、山间种樱花”的产业布局。与此同时,借助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放大生态效应,进一步挖掘旅游元素。如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产业路建设现场和种猪繁育基地,记者看到,挖掘机来回穿梭,挖土填土,夯实路基,施工人员正忙着清理碎石、平整基础。“繁育场可畜栏2.2万头生猪,处理后的沼液沼渣与周边麦冬基地、大蒜种植基地、藤椒基地结合,可以大力发展循环绿色有机农业。”王晓丰说,下一步村里在建设优质蔬菜基地的同时,将推进标准化蔬菜大棚、气调库、加工厂建设,做强品牌,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稳步提升。

新闻推荐

筑牢防控屏障 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彭雪)5月,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全市儿童身体健康。日前,市国卫复审牵头单位市卫生委组织、市疾控中心和市四〇四医院专业人员...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