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中的是绵阳的人才政策优势

绵阳日报 2018-05-03 07:10 大字

本报讯(实习记者杨彩霞)郭思贝是四川省柏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如今,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是公司的一名副总。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郭思贝感触最深的就是绵阳市政府部门对企业提供的人才政策支持。

2007年,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郭思贝进入了重庆电信总部的企业发展部工作。在那里工作的7年时间,郭思贝受益匪浅:她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做到了企业发展部的三级

经理。但是,郭思贝并不安于央企的安稳。2014年,她毅然辞职,追随自己父母的脚步,做了一名“创二代”,成为了民营企业大军中的一员。

郭思贝所在的四川柏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绵阳市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之一,坐落在三台县青东坝工业园,其研发生产的耐磨材料,在经济、社会以及军事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一般的创业企业无异,柏均公司创业之初也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困难。“去年,‘千英百团·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对绵阳市重大人才项目的147个团队给予了4856万的专项资金资助,柏均就是被资助者之一。”郭思贝笑着对记者说,“去年我还获得了‘四川省科技人才创业典型\’项目的扶持。”说起这两项人才奖励项目

资金,郭思贝感慨万分:“其实,政府不光在去年的这两个项目上对我们进行了扶持,这几年还指导我们做好了未来人才布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晰了产品的市场定位。”

郭思贝告诉记者,柏均创立之初本来选址在成都,之所以迁到绵阳,是因为“我们看中的是绵阳的人才政策优势”。作为行业内的高层次创业人才,郭思贝是三台县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2015年刚来绵阳的时候,三台县政府想尽办法为我们排忧解难;正式投产之后,县委组织部及县科技工信局又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扶持。”

据了解,为吸引像郭思贝这样的高层次创业人才,绵阳市先行先试,围绕信息安全、核医学、航天航空、节能环保等领域,启动军民深度融合人才开发体系建设,人才政策从过去引进一般性人才,向引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层次人才转变,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人才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源源不断的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城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催生出了238家军民融合企业。

如今,柏均公司占地面积约13亩,具备年产优质耐磨铸件6000余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在6000万元左右,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瑞典、芬兰、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公司成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下一步准备联合四川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以及沈阳耐磨材料研究院,共同致力于新型耐磨材料的创新与研究。可以预见,绵阳市人才工作带来的效应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断裂变,正成为驱动绵阳飞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闻推荐

5月10日到三台新德镇摘枇杷啰

本报讯(罗蕾记者李桥臻)二月梨花白,三月桃花红,如今夏暑起,正是枇杷甜。5月10日,由三台新德镇主办,以“情结桃园仙爱枇杷”为主题的“新德镇首届枇杷旅游采摘节”将在新德镇新梁村举行。新德镇新梁村种...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