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造设施、技能培训、精准服务……扶残助残 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绵阳日报 2018-01-26 08:04 大字

喜领股权量化分红

□王久君本报记者郭若雪文/图

近年来,绵阳市始终坚持把关爱残疾人群体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实施了各项扶残助残项目,不断拓宽残疾人创业就业渠道,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为他们打造逐梦舞台。

A改造设施点燃生活希望

总投资738万元的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作为2017年绵阳市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自去年6月18日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将为就业年龄段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精神、智力及部分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一个劳动能力训练和重新回归社会的良好平台。

日前,在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工地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扎绑钢筋、铺设模板、搬运材料……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

“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自项目开始动工建设以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工程进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加班加点赶进度。”据三台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坚持进度与质量“两手抓”“两不误”,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

“大手笔”的投入,是为了助残惠残工作更有生命力。“残疾人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以往单纯简单的经济救助效果差,往往治标不治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市残联拓宽思路,创新举措,通过打造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提升残疾人劳动技能,变“输血”为“造血”,增强残疾人自力更生能力,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据了解,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位于北坝镇恒昌路康复中心院内,建筑面积达448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38万元,该工程于2017年6月18日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5月竣工。

B技能培训点燃致富希望

翻开全市残疾人信息台账,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促进和实现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就业,是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根本之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残疾人进行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是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关键。”市残联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一枝一叶总关情。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后将设置床位100张,将为全县就业年龄段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预计今年5月竣工的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后,通过让就业年龄段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劳作过程中逐渐开发职业能力,将为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减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托养与辅助性就业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是我们未来探索的方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C精准服务点燃自强希望

不仅如此,市残联按照“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的理念,制定出台《绵阳市2017年深化“量服5335”战略实施办法》《绵阳市残联“量服”工作管理办法》,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按照实现残疾人“能看”“能说”“能办”三个层次分层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是绵阳市残疾人事业的新起点,同样也是广大残疾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加强残疾人康复,让他们自立起来;推动残疾人多领域就业,让他们自强起来;提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让他们自信起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后,托养中心将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服务,提升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增强残疾人适应社会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曹增梅:身体力行,当爱心传递人

曹增梅(左二)看望孤寡老人关爱老人,她把老人当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把老人当家人,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疼爱。她言传身教,带孩子出游途中,捡拾贵重钱包后,原地等待并寻找失主。...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