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台断石乡中和村——贫困户修房缺劳力 志愿者热心伸援手

绵阳日报 2018-01-26 08:04 大字

志愿者们帮助贫困户建房

□赵恒平本报记者赵晓兰文/图

有的正在砌墙,有的忙着搬砖,有的正在放线,有的正运送砂浆……1月21日,在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统规统建聚居点施工现场,20多名身穿“中和村中和艾志愿服务队”服装的志愿者们正在现场忙碌着。他们中既有长发飘逸的青年,也有两鬓斑白的老人……虽是隆冬,但施工现场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

看着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以及一层层增高的房屋主体,贫困户胡昌友满脸幸福地向记者一边说着“啊”一边用手比划着,经过周围熟悉他的人解释,记者明白了他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哑巴,他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够住上新房,他很感谢大家!”胡昌友在旁人的指点下,搬砖、运沙……笑容满面地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60多岁的胡昌友是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人,天生哑巴,一直未婚并寄居在弟弟家。看着周边群众都住上了新房,而自己却没有能力修建新房,胡昌友也会经常向邻居们比划着“着急”。按照政策,胡昌友可以享受3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但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想修新房依旧困难重重。

像胡昌友这样的贫困建房户在该村共有12户,为解决无资金来源、无自主建房能力的贫困户建房问题,中和村村两委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房。

“这里是院坝,这是住房,还有厨房和厕所,房前还会有一些绿化、美化,以后这里还要规划大家的活动室……”虽然只完成了近50厘米高的房屋主体,中和艾志愿服务队队员、现场技术指导邓玉元却对房屋的设计了如指掌。“我们不仅仅只是让贫困户有新房,而且还要让他们和大家一样,住得宽敞、住得舒心。”邓玉元说。

在统规统建设计时,该村及早谋划,不仅满足于人均30平方米的建房标准,还为贫困户规划配备了淋浴、天然气等设施。为了解决建房资金缺口,让12户无力建房户如期住进新房,该村两委决定:号召中和村的爱心志愿者义务投工投劳,帮助12户贫困户统建新房。

“12户贫困户,按国家政策有36万元的修房经费,目前农村的大工为180元/天,小工为80元/天,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说我们要提高他们的居住条件,光3万元要建成房子都很困难。”邓玉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和艾志愿服务队组织队员和村民义务投工投劳,预计整个修房期间,将义务投工2000多个,如果按照每个工70元/天计算,将为该项工程节约14万多元。

村上一号召,众人齐响应。“都是一个村的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从新房奠基开始,我就在这里做志愿活动。虽然干不了技术活,搬一块砖也好嘛。”85岁的中和艾志愿服务队队员李德方老人说。65岁的老党员羊绍安不仅在建房初就来到工地,还动员身边的人来义务投工投劳,他说,义务出工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李植荣赠挖挖机台班费、水泥39吨,张留军承担建房所需架杆、扣件等租赁费用……羊依强一天,谭天敏一天,李苏蓉一天……”在村卫计主任、中和村中和艾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程发君的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着志愿者、村民每次捐赠以及义务出工出劳的情况,“每天工地上都有20多名中和艾志愿者和村民来帮忙。我天天都把这些整理出来,发在村里的微信群里,接受大家的监督。”

“我们的干劲更足了,4月份搬新房,不成问题。”志愿者们不忘手中的活,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三台24岁母亲二胎产下龙凤三胞胎 相关部门:若满足条件可申请救助

本报讯(记者刘晏男)昨(22)日,本报报道了三台县光辉镇24岁母亲霍美琼二胎产下龙凤三胞胎的消息,对于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也算是一份“甜蜜的负担”。不少市民及网友对霍美琼一家表达祝福的同时...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