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根文化”迸发新活力

绵阳日报 2016-11-22 00:00 大字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刘玉明 本报记者 谢艳 文/图

“参赛作品大多是农民编创,集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充满了健康快乐、活力四射的感染力。”刚刚落幕的“舞动梓州,魅力三台”三台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掀起了三台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

这场群众文化盛宴吸引了农村群众文化爱好者和文化战线人员近3000人,以大规模文艺汇演的形式“检阅”了三台农村文化发展新动态、新需求、新方向,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从文化的接受者变成了群众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近年来,三台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着力点,贴近实际,凸显“乡土”特色,“草根文化”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广大人民群众成了艺术追求和创造的主体。

传承+创新

“草根艺人”成舞台“焦点”

三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非要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多年积累基础上的创新。

近年来,三台在继承发扬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开展送文艺下乡、正月十五民俗巡游、新春音乐会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到逢年过节,农民自创自编自演的一台台洋溢着生活气息、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贴近生活,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

三台花园镇如今远近闻名,因为这里“村村有专业演出队,月月有文艺表演,天天有群众活动”。“我们每年外出梓潼、中江、平武、德阳、遂宁等县市区演出就不下30场。”该镇法源寺村表演队的张泽先老人一提起表演队取得的成绩,一脸自信,“看了我们演出的,都说我们是业余队伍专业范儿。”

钟情传统曲艺的左都成老人是观桥镇人,也是农村文艺演出中的“常客”。他为此常常结合实际,推陈出新,把身边的新鲜事儿,以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作为金钱板的市级传承人,如何推陈出新至关重要,我现在正在努力摸索。”左都成说,结合现代表演艺术,他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想到在县城的大舞台上表演并且得奖。”在本次广场舞大赛中,秋林镇广场舞代表队以标准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征服了现场评委和观众,最终斩获铜奖,舞蹈队队员、60岁的何峰大爷捧着奖杯乐开了花。

培育+重视

群众艺术孕育文明新气象

每一个文化项目都非无本之木,而是拥有实物载体。

如今,流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进村入社;各级各部门、各镇乡基本都有自己的专业文艺队伍和品牌文艺节目,形成了大型文艺活动定期化,日常文艺活动常态化的格局。广大农民的创造性渐次激发,从通俗的歌舞表演,逐渐向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节目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化节目脱颖而出:景福镇村民自编自导的舞蹈《羌韵》过关斩将,获得了本届广场舞大赛金奖……

培养土生土长的农村基层农民文艺队伍,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繁荣乡村文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培养和扶持乡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民间文化传承人,大批优秀人才被吸收到该县美术、摄影、书法、舞蹈等各类协会。以村为单位,推选出了一批文化宣传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引导他们发挥作用,带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一户唱、九户应”的效果。

每天晚上,建平镇沙坝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都歌声嘹亮,村里的民间文艺乐队用手中的丝竹管乐,为村民们演绎着新时期农民的精彩生活。“乐队的出现,让村里寻衅滋事、闹事骂街、酗酒赌博等不文明的现象少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村支书廖见明说。

目前,三台100%的镇乡和村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群众文化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群众生活。

新闻推荐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近来,我再次拜读绵阳师范学院张先华先生《先进的教学策略》,又一次次留恋于“学海无涯苦‘乐\’作舟”“成功是成功之母”“没有冲突就没有教学”等连珠妙语间。忽然,“一堂生动的课,就是要让学生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