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耕机田间忙不停三台村民当起“甩手掌柜”

四川农村日报 2015-11-03 08:32 大字

本报讯 “突突突、突突突……”11月1日,笔者在三台县石安镇红光村看到,整齐成片的梯田里,几台微耕机来回旋地、来回播种。几名村民在田埂上搬种子、肥料,镇上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小春播种。现场并没有笔者想象中那样忙碌。

“一共4台微耕机,两台机耕,两台机播,每天能播30多亩地的小麦。”红光村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勇军告诉笔者,机耕机播让村民当了“甩手掌柜”,该务工的放心出门务工,该做生意的安心做生意。“这片地有200多亩,是上世纪末国家 “坡改梯”工程打造出来的优质良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都比较强,是高产粮油(小麦)示范片的核心区域,目前土壤墒情好,直接机耕一遍就可以播种。”

近年来,石安镇红光村和其他地方一样,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或者经商,留在村里种田的人不多。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村里成立了植保专合社,县、镇两级政府还给予扶持。植保专业合作社除了机耕、机播外,还将对负责的田块进行机防,即机械化统一防治病虫害,粮食成熟后,还要统一进行机收。

李勇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0亩小麦,每亩使用机械化可节省人工费100多元,每亩地的种子,来自政府扶持的高产核心示范片项目补贴,农民不用花钱,省下近100元的种子钱。使用良种增加产量,每亩达到500—600公斤,至少能增收150元,加之机械化收割减少了抛洒浪费,农民能从每亩地挣到的收入,增加了400多元。

(刘玉明 特约通讯员 赵晓兰)

新闻推荐

涪江摆渡人

林军在船上。人物点击□特约通讯员田明霞文/图2月16日,正月初九,三台县刘营镇逢场。天刚蒙蒙亮。哒哒哒,哒哒哒……柴油机动驳壳船的轰鸣声打破了三台县刘营镇涪江水面的寂静,在刘营上渡口摆渡的林军...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