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怎样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绵阳日报 2013-09-10 22:18 大字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好语文,对于学好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供参考。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科学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展示的机会,使他们产生“思”的欲望、“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参与兴趣,着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 (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等等。长互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语文第二册中的“逻辑知识——推理必须合于逻辑”这节内容,我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因此,在学习“三段论”的“中项必须周延”这一规则时,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错误的推理,即“鸟是卵生动物,鸡是卵生动物,所以鸡是鸟”。当这一例子出示后,学生感到怀疑,“是不是老师讲错了”。借此机会,我又不动声色地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了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里呢?”通过这种方式,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我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活动开展

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以及对学生进行一成不变的前途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调动学科学习内驱力,引导他们发奋学习,但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类似于“卖盐的说盐咸,卖醋的说醋酸”,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更是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如果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效果就不同了。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语文学科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入名著阅读、写字比赛、诗词吟诵、辩论会等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感知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从而爱上语文、迷恋语文,主动投入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了“兴趣”这个“学习的第一任老师”,要想提高学科成绩,自然就容易多了。

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创设教学情境、讲究讲授艺术、注重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努力发掘学科有利因素,着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台县西平小学 付文聪)

新闻推荐

“闻弦歌而知雅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农村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阅读面小、视野窄,见识面小、素材少。我认为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掘乡土作文素材,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