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阳“加减”法并用战春旱

四川日报 2013-03-25 16:29 大字

武引供水、技术节水——

自去年小春作物播种后,绵阳地区持续干旱少雨,降雨量同比减少7成。目前,绵阳春旱严重吗?该如何应对旱情,确保不减产?

近日,记者采访了绵阳市农业局、武引工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据悉,为缓解旱情,绵阳“加减”法并用——3月7日,绵阳市武引工程总干渠冯家桥节制闸开闸放水,比去年提前20天全面供水。与此同时,鼓励农业节水等多种抗旱措施也在旱区推广。

□本报记者 祖明远

做加法:

完善水利设施武引灌区水源充足

3月13日,三台县东塔镇三湾村,油菜花依然鲜艳,但长势明显不如往年。原本此时应该比普通人还高,现在刚过人的胸口。

村支书蒋大权回忆近30年的耕种经历,感觉今年小春旱情是最严重的一次。“自去年11月以来,就没有下过透雨。

不止三湾村,绵阳大部分地区小春作物长势已受到天旱影响。据绵阳市农业局统计,目前,小麦、油菜中三类苗比例分别为14.94%和15.04%,比去年高6个和7个百分点。其中最严重的是丘区和二三台土以上地区,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小春形势严峻,大春来弥补。”这是许多村民的共同想法。即将开始的大春,将迎来真正的用水高峰,而供水的重担将主要落在武引工程上。

为缓解旱情,武引工程较去年提前20天启动全面供水。据估计,由于旱情,今年用水总量将达到1.8亿方以上。“武引工程水源充足,今年可供水量在3亿方以上。”武引工程管理局供水处副处长吴立学说,但并非所有的耕地都能“雨露”均沾。由于一些渠道建在山腰,渠道以下的用水基本得到保障。而渠道上面的高台地只有采取提灌的方式,由此带来的额外成本,是抗击春旱的难题所在。

做减法:

开展技术培训节水抗旱降低损失

在盐亭县富驿镇红星村,村民们正忙着准备地膜等节水材料,备战大春。说起抗旱,村民曹行志对2006年的特大旱情记忆犹新,当年全市粮食减产7万吨。

不过,曹行志仍对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当时用渠道的水没有秩序,都是敞开放水,上游不节制用水,下游无水可用。”吸取经验,此后绵阳市出台供水调度办法,按照每标准亩300方水的配水计划,计量用水。同时以村组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协调用水秩序,并对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水价调节”。“用水秩序好了,渠道畅通,武引灌区本就水源充足,自然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吴立学说。

另一份信心来自农业技术保障。去年12月,降水稀少的旱情动向已引起该市农业部门的注意,先后组织了千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到乡村,现场开展抗旱减灾技术培训。

为确保全市旱灾之年不减产,今年的大春生产上,绵阳市还布置了水稻旱育秧120万亩、春玉米90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5万亩、地膜种植玉米花生80万亩等。通过推广这些技术,可以缓解春播用水压力,降低损失。

新闻推荐

三台“小农水”“浇灌”产业新路

规模经营与观光旅游——□赵晓兰唐小丽本报记者祖明远“水来了,快去看看渠道得不得行。”4月3日,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三星村,村民刘世勋正在检验刚完工的“小农水”工程。恰好迎来塔山镇今春第一次放...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