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台:招商变选商催生“绿色经济”

绵阳日报 2012-06-19 04:43 大字

本报讯 高能耗的项目免谈,污染重的项目免谈,重复建设的项目免谈……三台县委、县政府坚持严把“三关”,数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被拒之门外,数十个项目因达不到最低投资数额标准而被婉拒。

本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从当初来者不拒的“饥饿招商”到现在的“科学招商选商”,三台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近年来,三台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地区大批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契机,利用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利用农副产品量大质优的优势,积极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利用充沛的光热和水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现代化、规模化种养殖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依托职教优势,适时引进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紧紧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优势产业,引进相关配套项目;利用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综治模范县、“三农”工作先进县等品牌,积极招大引强选优。

为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引进项目可持续发展,三台县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招商引资的全过程,对招商引资实行了严格的“门槛”制度,出台了《重大招商项目论证制度》和《工业项目(企业)约束退出机制》。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项目引进首先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绝不盲目引进。县里组织发改、工业、建设、国土、环保、财政、税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的评审组,对投资企业和招商项目进行预选,充分考虑产业配套、升级以及环保等因素,选取对当地税收、就业、产业发展及带动群众致富作用较大的项目,坚决淘汰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及工艺装备落后的项目。

在项目选择上,无论规模大与小,无论税收多与少,始终把环保作为首要硬约束条件,并坚持实地考察、全面评估、充分论证、严格把关。对每一个招商项目都实行投资促进局前期考察论证,相关职能部门把关签字,分管领导复核审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征求人大、政协意见,县委常委会议集体定夺,政企双方签订协议的程序,严格做到“三个不准”,即凡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环保指标不达标,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的污染企业,坚决不准进入;凡能量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凡借投资为名,侵占国家、集体资产和群众利益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

近两年来,三台在招商引资中婉拒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换取效益的高污染、高耗能投资的铅酸蓄电池、金属表处理、废旧塑胶加工等项目共32个。

提高招商引资“门槛”,不但没有赶走合作伙伴,反而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客商。去年以来,该县引进项目数量继续增加,且投资额度和效益也大幅度增长。今年头5个月,全县引进投资项目15个,其中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5个。协议引资8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和5.5%。

(蒋德乾 本报记者 赵晓兰 蒋秩宏)

新闻推荐

整治工作扎实到位出境水质全面达标

本报讯昨(20)日,三江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涪江流域三台境内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相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组现场督查了三台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该垃圾厂采用全卫生填...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