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马人古老的故事 和民俗讲给世界
雪山掩映下的白马寨子
三位70多岁的白马老人
古老的寨子
寨房内景
寨房办起了民宿
□本报记者田明霞实习生张嘉昊/文
本报记者任露潇/图
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的伊瓦岱惹村,是白马人最古老的聚居地之一。白马人世世代代在此安家、耕种、放牧,前不久,趁着伊瓦岱惹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际,记者来到这里,探寻久远而神秘的白马历史和白马民俗文化——
云端古寨从千年之外“穿越”而来
今年“五一”期间,记者从平武县城出发,沿着涪江及其支流火溪河畔的九环公路奔向白马山寨。一路上,涪江水潺潺奔腾翻细浪,郁郁青葱的绿树裹满群山。当路旁灰瓦房顶立着的白公鸡次第闪过车窗时,就进入白马藏乡地界。伊瓦岱惹村部就设在白马藏乡政府驻地王坝楚,昔日的川北森工局、原平武县伐木厂、现华能水电厂平武公司也把这里选作驻地。
伊瓦岱惹村拥有垰崼寨、驮骆伽寨、崕嶿寨等几个古老的白马山寨,大多数山寨居民搬迁到了山下河畔或者村部附近的新家,古老的寨子一边保护,一边开发。
从村部出发继续驾车前行约一小时,山风扑面,气温陡降。蓝天下,白雪皑皑的茶惹盖雪山近在眼前,2018年建成的通社水泥硬化路绵延山间,仿佛“天路”直通云彩之间。一两个身着白马民族服饰的村民,或放牧或耕种归来……这就是上壳子寨。
54岁的村民格格,是两年前被认定的国家级“非遗”白马跳曹盖传承人,等候在上壳子寨门,他身着素白的白马民族服饰,带着记者一行往寨里走去。“上壳子在藏语中叫做“垰崼”,意思是很高很高的山,也被称为云端上的古寨。”格格说,上壳子寨背靠桑南日珠神山,最高海拔2800多米。
继续上山,一栋栋古老而原始的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洒落在一道道山坡上,典型的白马民居,全都是穿斗结构的木架房,四周用木板或土墙装饰,青石瓦覆盖屋面。白马人在此生存繁衍了上千年,一代代人住的都是这种房子,旧的朽烂了,就推倒修新的,上千年来,房屋样式几乎没有变化。“上壳子是白马人文化的发源地,现存的老房子最新的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最早的房子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历经百年风雨安如磐石。”格格边走边说。据考证,上壳子山寨里的土墙杉板房的样式,与先秦氐人建筑一脉相承,是研究白马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性的活化石。如今这里在风貌打造中,路灯都装饰有白马人所特有的花腰带和白毡帽样式。
走进其中一座木楼,有烤火做饭的“火塘”房间;有挂着老旧手制粗亚麻布衣服的“民族服饰展厅”;橱柜里存放着一些自制农具和生活用器具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展厅”;二层有存放粮食的“粮仓”,以及有着地窖井的“蔬菜储藏室”……这个“白马人民俗陈列室”是两年前布置的。在山寨里转山转屋转火塘,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带人穿越走进白马人远古的岁月里,看到了他们为躲避战乱隐居高山峡谷的山林里,过着刀耕火种、牧牛放羊的日子。
三户五人散居深山古寨
白马藏族乡党委副书记杨光李告诉记者,上壳子是白马藏族十八寨中最古老、最高的山寨。因海拔高,交通不便、就医就学等问题。加之华能水电站来此开发涪江源头蕴藏的丰富水能,许多村民都在10多年前陆续搬离古老的山寨,大多数来到了伊瓦岱惹村部所在的王坝楚居住。如今,上壳子寨子里剩下3户人家,只有5个人。分别是79岁的王代和他74岁的妻子女女,78岁村民王稿乃和他74岁的妻子诺门早,以及一个大龄单身汉。目前,这5人都是以种菜、种药材、养牛马为生。
王代坐在自家那座古老木楼高高门槛外,看上去身子骨还硬朗。“不习惯外面的生活!山下又没有土地,没法种菜!”王大爷曾任过生产队长,他搓着手说,他和老伴在山上种当归等药材作物,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居住在王坝楚街上。“以前我们白马人世世代代吃苦,吃水都要到山下河边去挑。感谢党的好政策,寨子里现在有电有水,公路也通了!”
如今的上壳子寨因地制宜,成立了虎牙天路合作社,种植白菜、土豆等蔬菜,发展蜜蜂、野猪等特色农业养殖;还成立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格格说:“现在我们搞文旅结合,努力将上壳子寨古老的白马文化发扬传承。”上壳子寨的特产有一种高山圆白菜,味道很好,在绵阳、成都的超市里很畅销。
格格说,白马人数千年来口口相传,他们是夏朝古老的氐人后裔。南北朝时期,氐人建立的后凉国灭,氐人被迫南迁,一部分在甘肃陇南文县一带驻足,一支迁徙至四川平武、九寨沟一带定居,并逐渐融合于汉、羌、藏等民族之中。上世纪50年代,这个戴
圆盘帽、帽沿上插有白鸡毛的少数民族被纳入藏族,被称为“白马藏族”。数千年来,“白马藏族”与世隔绝,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的原始宗教、语言、服饰和文化。
古寨旧貌新颜迎远客
离开上壳子寨下山,一会就到了位于火溪河沟口的下壳子寨,这里是伊瓦岱惹村的另外两个村民小组。下壳子寨藏名“驮骆伽寨”,目前仍保留着一座座无人居住的白马人老民居,也是木穿斗结构房屋,置身其内,却看到了优雅而不失古朴的新中式装修。工人在村口的高大晒粮架前锯木头搞装修,透过底楼的玻璃,可以清晰看到山下全景和涪江支流。
“未来我们打算把这一片打造成特色民宿白马古寨,包括商务区、农耕文化区和旅游民俗风情体验区,吸引更多外资及外地游客。热爱摄影写生的游客也可以在我们这里体味到别样风情。”杨光李说,2018年,下壳子寨争取到了三星企业的300万扶贫资金,用于这里的村寨旅游建设。
伊瓦岱惹村有108户339个村民,有4个村民小组,其中的罗通坝崕嶿寨位于在建的九绵高速公路旁,生活着17户白马人。古寨门口,拱门上高挂着白马人所信奉的面具“曹盖”和羊头。沿着曲折的石梯往上走去,寨中的老木楼依山而建,大多有三层。二层为主人起居处,有土墙包围,可在危急时刻抵御外敌入侵;三层则用来堆放粮食或杂物,或作为供祭祀用的“天台”。白马人千百年来靠天吃饭,信奉自然的万物有灵,经常向天地和山神祈福风调雨顺、人畜康健、谷食丰登,生活安定。
走进82岁的步依老人家里,新建的白马风格木质民居风貌让人耳目一新。步依老人满怀豪情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1956年土地改革,他分得了一亩地一头牛。1958年,他参加平(武)江(油)公路和虎牙铁厂的建设。1962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过生产队长和村支部书记。步依老人于20多年前新建的这院房屋十分宽敞,家里洗衣机、电灯、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如今,步依大爷四世同堂,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幸福而美满。
近几年,伊瓦岱惹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上市、县两级对贫困村寨的扶持力度,确保每家每户都通上电,用上干净水。通过脱贫攻坚,2018年10月伊瓦岱惹村就退出了贫困村序列。杨光李说,过去的伊瓦岱惹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重楼、天麻、羊肚菌等。如今则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业,让远方来的游客在赏雪山古寨美景、品野生菜肴佳酿的同时,领略白马人远古独特的民俗风情。
新闻推荐
沈艳燕(左)指导游客体验羌绣。周茂洪摄□特约通讯员田明霞平武县的清漪江两岸是羌族聚居地,九环公路和清漪江交接地带的...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