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菜单”助力残疾人脱贫致富

绵阳日报 2019-08-07 07:03 大字

如何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绵阳市立足实际,从残疾人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勇于创新,打破以往“输血式”扶持政策,围绕政策、创业、基地和培训等方面,力促残疾人就业脱贫、创业致富、技能提升,和残疾人携手奔小康。

□本报记者郭若雪

探现场

当好“教练员”开辟就业新路子

在全省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上,一份来自京东商城的“大合约”,砸中绵阳市四川炳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3家残疾人企业。签订电商助残合作协议后,这3家残疾人企业的产品将依托京东商城走向世界。

在五一大厦的“51C+创客中心”,32岁的黄大姐正专心致志地听课,课程内容是香包制作。在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手工老师授课,制作好的手工作品还会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销售。据介绍,目前已有100多名残疾朋友加入到香包手工作坊,制作香包品种达30多个,产品远销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针对广大残疾人就业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情况,绵阳市残联当好“教练员”,把残疾人“带进门”,按照“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残疾人的自身条件、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开展“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训。

绵阳市积极探索重度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新路子,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到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并与国企长虹公司正式签订“云尚行”就业助残脱贫协议,帮助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就业增收。

听声音

学习+创新有技术找到好出路

“等靠要不是办法,有技在身才有出路。”来自北川的王兴碧从小腿残,由于丈夫同样是残疾人,全靠种地为生,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北川残联开办了草编技能培训班,王兴碧看到草编在家就能完成,还能赚钱,她就到北川新县城旅游商业街的草编公司边学习边上班。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换,编织工艺品也不断推陈出新,王兴碧边学习边创新,努力创作各种花样的编织工艺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不断努力,王兴碧现在已经成了公司技术骨干,经常到各地去讲学。

“提供就业培训”“有技术者工资待遇从优”……参加第五届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的企业主动抛出“橄榄枝”。肢体残疾的廖俊早早来到现场,面对这种送到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她乐得合不拢嘴。“现场了解了几家企业,薪酬和福利待遇都不错。现在就业难,残疾人找工作就更难了。政府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争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看进度

特惠政策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

与社会助残组织合作,铺设残疾人就业招聘管网,常态化举办就业招聘会只是绵阳市为残疾人“量身定做”就业岗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阳市不断创新政策促进就业,先后出台《绵阳市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意见》《绵阳市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绵阳市2018-2020年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补项目实施办法》、《绵阳市2018-202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惠及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特惠政策。

今年以来,绵阳市多层次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和开展以集中培训和特色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平台,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目前,已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7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数2594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8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1657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对至少8000名残疾人实施各项职业技能及种养殖培训。

针对扶持农村困难残疾人发展生产,除开展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工作外,绵阳市还在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发放上突出精准。今年绵阳市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标准从3600元/年提高到3750元/年,上半年已发放2014人,发放资金112.922万元。

除此之外,东西部残疾人扶贫协作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目前淅江衢州市残联与绵阳市残联、柯城区和衢江区与北川和平武签订了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其中,平武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预计年底前全面竣工。

新闻推荐

女子深夜险被侵犯作案者竟是远房亲戚

本报讯(谢冬泉唐红记者邓勇)2018年5月28日,对于家住平武县的乔某某来说,是一个灰暗的日子。因为当天晚上,乔某某险些被不法分...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