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羌人六:机遇就是埋头苦干

绵阳日报 2017-06-04 06:48 大字

诗集作品

羌人人六六

“我来自四川绵阳,目前在老家文化馆工作,是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我的写作生涯始于2004年······”今年4月,绵阳市诗人羌人六应邀赴广西南宁参加《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对话会”。近年来,羌族青年作家羌人六的创作呈现井喷状态,刚满30岁的他,已出版作品多部。

□本报记者宋长丰文/图

早年的贫苦日子,为羌人六的创作埋下了伏笔和不竭的源泉。由于父亲豪赌,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父亲想赢回输了的钱,整天整夜不回家。担心讨债人报复,他和弟弟去上学时,母亲总要千叮咛万嘱咐。羌人六放学后只好跑步回家,回家后的恐惧没了,但饥饿接踵而至。

多年之后,羌人六将这段经历写成了散文《食鼠之家》,并在文中写到:“‘食鼠之家\’不是苦难的缩影,而是一个充满寓意的手势……卑微和软弱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大智若愚般的生存智慧。”

2004年,羌人六来到江油中学读高中,虽然学校距离老家平武县平通镇仅40余公里,但对他的“震撼”非常大。“原来我距离诗仙故里这么近!”在江油,李白的诗词、名字、塑像随处可见,江油中学亮出的旗号也是“李白故里第一学府”。原来,诗歌或者说文学是可以超越人生和时间的,“李白颠覆了我对时间和生死的看法,由此唤醒了我的写作热情。”羌人六告诉记者。

在高中军训期间,羌人六写下了第一首诗。那天,他快步跑回宿舍,拿起纸笔趴在床上,颤抖地写下了《归宿》,用稚嫩的笔墨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语文老师的高度评价,拉开了他的写作生涯,高中三年,他用于创作的笔记本多达60多个。

写作之后,这些作品的归宿,又成为了头疼的事情。看着一篇篇成品出炉,羌人六有巨大的发表欲望,但又一次次折戟沉沙,受伤不轻。高中三年,校内刊物上看不见一篇他的作品。所幸,他没有轻言放弃,长久的坚持终于在高三迎来了丰收硕果,许多刊物接二连三地发表他的作品。高中毕业后,羌人六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段。

羌人六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一个体育专业的学生沉迷于写诗,被部分媒体戏称像是李伯清在搞科研。他不为喧嚣所动,仍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爱好。

目前,羌人六正在着手一部长篇小说,写书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他的梦想很简单,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好好活着。生活磨炼了他的个性,也成就了他的写作。他告诉记者,作家是更善于用心看世界的那一类人,写作是非常残忍也是需要极多耐心的痛苦事情,对所有人一样,坚持写下去就是胜利。

在南宁对话会上羌人六发言说,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不缺机遇,这个机遇按他的理解就是埋头苦干,就是怀着满腔热血去读书写作,在一定程度得到认可。羌人六说:“机遇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天赐,老天爷让我们有了各自的民族身份,也让我们有幸领略它的内在,它的源远流长,如果好好把握,时机一旦成熟,可能真会写出惊天动地的好作品,如何去挖掘、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如何写出一部可以活得比我们更久的作品,是我们都要面对的挑战。”

人物档案>>>

羌人六,羌族,1987年5月生于四川平武,青年诗人、作家。2004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国内各级纯文学刊物,曾获复旦大学“在南方”诗歌奖、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2015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太阳神鸟》《响鼓不用重锤》,散文集《食鼠之家》。

新闻推荐

26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充电”

本报讯(马安安周晋宇记者裴玉松)5月12日至16日,平武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在位于彭州的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举办。此次培训为期5天,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参观两种方式进行,主要围绕干部作风整顿...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