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索全面创新改革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作出“绵阳贡献”

四川日报 2016-02-25 08:29 大字

□本报记者 祖明远

争分夺秒,大步推进,是2016年新春以来绵阳最铿锵的“节奏”。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北川通航产业园、禹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已加班加点恢复建设;2月23日,绵阳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68个项目、总投资117亿元的“大手笔”吹响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的号角。

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支点,绵阳发展历来走在全省前列,而探索全面创新改革的重任更增加了绵阳的紧迫感和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绵阳将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作为主线,力争以两个“一号工程”撑起使命担当,为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绵阳贡献”。

创新驱动

两个“一号工程”成为产业双引擎

2015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2位,增速达到8.6%,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7和1.7个百分点。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绵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秘诀何在?答案是以两个“一号工程”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战略。

去年,绵阳作出产业战略调整: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国内重要的国防科研重镇,探索军民融合路径、释放科技资源的巨大潜力,既是绵阳的历史使命,也是产业出路。

从科技资源中孵化出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绵阳的探索也由浅入深开始啃“硬骨头”:2016年初,绵阳启动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军民融合企业办理1000万元以内的授信,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1周,未来有望据此成立军民融合专营支行;科研人才投身创业,绵阳创新军地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军民两用人才数据库,开展人才兼职试点……

受此推动,如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108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6%,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50.2%,两个“一号工程”已成为绵阳产业的“双引擎”。

深化改革

生态绿色发展为改革增添动力

创新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探索军民深度融合的产学研路径外,还需要一系列社会、生态领域的支撑。

去年底,绵阳荣获2015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称号,其中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分不少。

绵阳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对市场“松绑”。去年4月,江油市在全省率先公布县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明确梳理出县级政府的行政权力范围,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如今这一探索已得到推广。全市已建立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230项,同时针对省市重点项目试行绿色通道,推动市级行政许可项目在承诺时限基础上平均提速75.4%。

发展必须是绿色、可持续的。去年7月,绵阳探索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考核涪江流域9个县市区跨界断面水质,一旦超标将扣缴相应资金;同时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涪江上游平武等县市进行生态补偿。年底,涪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青山绿水”要变“金山银山”。依托生态资源,平武县旅游火起来,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8.91亿元,同比增长22.6%。(相关报道见04版)

新闻推荐

高息集资两千万“老板”领刑14年

本报讯(蔡佳峻赵银熙)以高利息为诱饵骗取他人信任,非法集资人民币2026万元并奢侈挥霍。日前,绵阳市平武县法院公开审理这起诈骗集资案,判决被告人林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4...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