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5后男教师 与“袖珍小学”一起成长

四川农村日报 2015-12-01 00:12 大字

“袖珍小学”的升旗仪式。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

11月18日,笔者在平武县泗耳藏乡中心小学看到,这所学校连幼儿园一共七名学生,两个85后年轻男老师,坚守在这个绵阳平武深山藏乡“袖珍小学”里,用爱浇灌着藏乡孩子的心灵家园;而这两个85后小伙,也在那片群山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坚韧的男子汉。

袖珍小学里 师生共9人

冬天的太阳穿透层层云雾,把温暖的光辉洒在依山而建的泗耳藏乡中心小学校里。这时,今年8岁多的陈思静已坐在教室里默念小学二年级的课文。和她一起上学的还有3岁的妹妹谭蕊。老师邱益涛教同学念了三遍《游子吟》,陈思静站起来就能一字不错地背诵出这首《游子吟》。

“陈思静和谭蕊两姐妹家住泗耳茶坊村小沟组,从家到泗耳小学读书,姐妹俩要走山路3个多小时。”邱益涛说,陈思静姐妹俩每周日下午由父亲从山上的家里送到学校,周五下午又接回家。平时,她们就住在泗耳小学里,由一位48岁的做饭阿姨照顾。

2010年9月,江油城里长钢四分厂的子弟邱益涛从四川幼专毕业后,通过考录来到泗耳小学校教书。“听说一所学校里只有10多个学生,感觉很好奇,于是就来此了。”邱益涛说,当时他从江油城出发,耗时5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才到达小学。看到这所学校当时共有12个学生,6个老师,还是吃了一惊。2011年,巴中市通江小伙子潘杰从四川幼专毕业后也来此教书。

让邱益涛和潘杰没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9月开学时,泗耳小学里就只有了3个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四个幼儿园娃娃。七个小孩与这两个年轻的男老师一起,在这个“袖珍小学”读书、成长。

连绵群山里 求学梦依旧

泗耳藏族乡位于平武、北川、松潘三县交界处。全乡500多平方公里,只有一条时断时修的公路通向山外。如今泗耳乡有260户859人,但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学龄娃娃只有10多个。

“泗耳小学建校50多年。我才到这里上课时,汶川特大地震刚过。从泗耳小学到平武县城办公事,一般要8个小时。”邱益涛说,好在县教育局的干部挺理解,有的差事也就帮着办了。

此后的几年,泗耳小学里的教师有的退休了,有的调走了,小学生也毕业了,学生越来越少了。但邱益涛和潘杰一看到学生们那纯真好学的眼睛,一想到有的学生要走几小时的山路才能来学校读书,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时都特别认真。泗耳乡领导也特别支持学校的工作,千方百计地帮忙解决学校和学生的困难,泗耳乡党委书记吴晓玲就曾担当孩子们的音乐教师。

这几年来,也不时有山外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来学校看望这群师生,让邱益涛和潘杰心里暖暖的。

坚守山乡里 师生共成长

“虽然只有几个学生,但我们教学的程序一点都没少,学生成绩还是挺好的。”邱益涛说,为了教好学生,也为了不与社会脱节,这几年的寒暑假,他自费跑了全国28个省,拍了几千张照片。给娃娃上课,讲到大海时,邱益涛就把自己去海边拍的照片拿到教室里,让学生们看,增加感性认识。

“学校里的娃娃真的很乖,陈思静从4岁就来学校了,她记忆力特别好。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培养好。”邱益涛说,这几年学校欢庆“六一”儿童节,都是陈思静担当主持人。老师写好的主持词,陈思静一字都不会错漏。

在乡干部的鼓励下,潘杰为了教孩子们舞蹈,便在电脑里下载舞蹈视频,模仿学习后又去教孩子。邱益涛如今已成长为泗耳小学校校长,他说,这两年手机电话畅通了,还能用智能手机上Wifi,了解大山外的世界。邱益涛说:“泗耳乡像个待字闺阁的美好姑娘,春天百花满山开,夏天瀑布清幽,秋叶黄了满山金灿灿,冬飘白雪银装素裹。放暑假长了,我和潘杰都想快点回泗耳小学上课。”

回到江油探望父母时,邱益涛就换上时尚的衣服,笑着对父母说,一切都很好。前不久,今年26岁的邱益涛交了女友。家住江油的父母也挺理解儿子的工作,鼓励独生爱子扎根基层,好好历练。这几年,邱益涛和潘杰通过自学,拿到了汉语言文学的大学本科文凭。

新闻推荐

千山万壑有坦途 ——记蓬勃发展的松潘县交通运输事业

新闻背景过去的5年,是松潘县交通运输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8亿余元,实现了全县县、乡、村公路全部硬化,城乡客货运输互为补充,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基本解决。亮点聚焦...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