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灾减灾联动支持儿童“视角”

四川日报 2015-04-02 10:48 大字

国际救助儿童会“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及基础教育”项目在凉山启动

□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在我们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值班主要都是成人的事,儿童咋会成为减灾中心?”带着这样的狐疑,3月27日8时20分,西昌市大箐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莫木呷来到西昌市泸山大酒店会议室。

两天前,莫木呷接到通知,要在27日参加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启动兼培训会。

儿童减灾项目启动

9时,国际救助儿童会“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及基础教育”项目启动会在凉山举行。

从2006年开始,国际救助儿童会在全球开展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在我国,国际救助儿童会于2009年初在汶川大地震灾区启动了第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减轻灾害风险试点项目。“儿童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对环境观察角度独特,这些特点使他们能够参与防震减灾,并发挥独特作用。”国际救助儿童会四川项目总经理范晓雯说。

凉山州“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及基础教育”项目由国际救助儿童会与凉山州防震减灾局合作推进,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在西昌市安哈镇、中坝乡和大箐乡项目点,依靠硬件支持、骨干教师培训、校园主题活动、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等方式,帮助儿童及他们所在学校和村组提高减灾抗灾能力。

莫木呷在启动会上了解到,此前,国际救助儿童会在四川省平武县和安县的3所中小学、7个村开展了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试点,在凉山州盐源县1所学校和6个村实施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减灾项目。

与成人良性互动

2011年,国际救助儿童会在盐源县博大乡中心学校开展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我们与当地民间机构合作,根据当地民俗风情设计项目活动,比如,利用彝族年和当地常用的墙画来开展减灾宣传,效果非常好。”范晓雯说。

因为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开展,盐源县民政局原副局长胡建友的工作重心从救灾转移到减灾。“儿童为中心的减灾是把儿童视角和保障儿童权利作为减灾的核心,这意味着在项目中要始终关注儿童的需求、权利以及他们带来改变的能力。”范晓雯认为,但并不是说项目只与儿童有关,因为在不同层面有许多成人和机构都与这项工作息息相关,比如家长、监护人、老师、村委会、政府部门、其他组织等。

范晓雯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平武县木皮乡小河村小学,项目学校开展了以儿童为主导的减灾活动,支持成人和儿童一起开展减灾知识学习、评估和分析风险、制定和实施减灾计划。学生们找出了滑坡和洪水的风险后告诉了村主任,村主任向县水利局申请了河堤加固工程项目,成功降低了村里遭遇洪灾的风险。

营造支持性环境

“如果没有建立起村组、学校本身的减灾机制和平台,儿童周围的成人没有减灾的意识和行动,那么开展儿童为中心的减灾便犹如建造空中楼阁。”回顾国际救助儿童会在中国近6年的实践,范晓雯认为,建立支持性环境是儿童为中心减灾项目取得成效的关键,支持性环境主要指基层学校、村组和政府的联动机制的建立。

3月27日至28日,国际救助儿童会以会带训,开展了针对防震减灾系统和教育系统人员的培训。记者注意到,凉山州防震减灾局局长周仕伦每天认真地听讲记笔记,一节课也没落下。“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给我们政府部门出了一个难题:能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周仕伦说,自己感觉压力很大。

截至目前,凉山州共在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宁南县创建6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创建省级示范学校18个、州级示范学校42个,创建县级示范学校114个。“目前的示范校和示范社区为项目营造了比较优良的支持性环境,这些地方也探索建立了很多成功的减灾机制和平台,但数量规模还不够。”周仕伦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凉山州将加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和学校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实现“一镇一示范”的目标。

新闻推荐

平武:多措并举完善代办制度

本报讯(记者张雨)6月9日,记者从平武县政务服务中心获悉,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该中心积极完善“代办”制度。具体做法为:代办渠道畅通化。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代办窗口,在乡、镇村(社区)设立代办服...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