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尧文春回大地平武农村大地一派喜人景象大山深处的茶山

四川日报 2012-03-26 19:11 大字

□尧文

春回大地,平武农村大地一派喜人景象:大山深处的茶山上茶歌阵阵,当地村民喜采清明节前的开园茶;朵朵梅花下,外地游客赏花,品尝农家菜;从暖棚圈舍里陆续出栏的牛羊,给农家换来一沓沓钞票……

锁江的“三木”药材,大印、豆叩的有机茶园,南坝的核桃,坝子的蚕桑,古城的木耳,龙安的魔芋……走进平武,无论是在藏乡还是在羌寨,一个个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

近年来,平武县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抓手,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14亿元,比2006年增长33.4%,年均增长5.9%;实现农业增加值5.1亿元,比2006年增长25%,年均增长4.6%。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个,建立各类专合组织91个;新增优质茶园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新建中药材基地5.17万亩、魔芋基地3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700亩、桑园8700亩;出栏生猪20.66万头、肉牛1.25万头、家禽102.5万只。建成各类新农村示范村45个,“平通-响岩-南坝”县级新农村示范片有力推进。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平武“四宝”

平武县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市场观念,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针对全县农业特色、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效益不明显、产业链条短、基地分散、品牌效益不高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以茶叶、核桃、中药材、纤维林四大特色产业和畜牧、蚕桑、魔芋、蔬菜、马铃薯、中蜂等六大传统产业发展为重点促农增收。

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在平通、大印、豆叩、锁江、平南、徐塘和土城等7个乡镇。新建标准化良种茶园1万亩,改造老式茶园2万亩,基地面积达到11.3万亩。以平武县香叶尖茶业有限公司、平武茶业公司为基础,整合企业资源、原料资源打造平武茶叶集团,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国内精品,增强平武茶叶市场竞争力。茶叶总产值达1亿元。

核桃产业重点在南坝、古城、龙安等乡镇建立标准化核桃基地,加快地方优质品种的改造和繁育,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优化核桃品种,提高核桃品质,争创核桃绿色品牌。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发展核桃基地1.3万亩,使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13万亩,培育1~2个核桃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核桃产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

中药材产业重点在南坝、古城、龙安、水晶、木皮等乡镇发展草本药材,在豆叩、大桥、锁江、徐塘、旧堡等乡镇集中发展木本药材,在水晶、阔达、土城、黄羊等乡镇集中发展木本与草本相结合的药材。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木本药材达到18.5万亩,发展壮大龙头企业2家,专合组织10个,中药材产值达到6200万元。将 “平武厚朴”、“平武大黄”、“平武天麻”等做成有影响力的平武中药材品牌。

纤维林产业:以平通河流域及大桥、水晶片区为建设重点,以生长快的桉树、杨树、马尾松、杉木、柳杉、桦木、青杠、桤木等速生树种为发展主要对象。大力开展丰产技术培训,运用成熟的速生丰产技术建设纤维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力争8-10年进行抚育间伐,50%可进行利用。新发展纤维林 (工业原料林)5万亩,纤维林达到42万亩。

依托科技服务

撑起致富新希望

“富口袋,先得富脑袋”。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平武县十分注重发挥科技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占领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往往不被群众所接受,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针对这种情况,该县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乘着“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东风,狠抓技术培训。并依托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农、林、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巡回田间地头,向农民讲授粮食及经济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和畜禽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户种养水平。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加大“名、特、优、新”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生产方式逐步走向科技化、规范化。

近年来,由县农业、科技、畜牧等涉农部门组成的“科技流动站”活跃在平武的村村寨寨,为村民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科技流动站”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助农增收新机制,就地为农村“把脉”、开“致富药方”,大力培养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能手,使其担任科技推广“二传手”,发挥其示范带头和科技推广作用,并现场教农民如何推广旱地免耕、轮作套种等旱地改制新技术,以及栽种魔芋、洋芋,饲养商品牛、羊等技术,为全县农民群众增收“增氧输血”。目前,已对全县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指导8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近2万份。

舞动龙头企业

鼓起农民钱袋子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随着生产“第一车间”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实现农业产业大发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变为商品,关键还得靠企业的“过腹转化”。为此,平武县树立了“企业兴则产业兴”的思想,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招商兴办、鼓励农户自办、联办等形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实行一名县级领导联系挂钩一户龙头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0年12月,四川银发资源开发集团公司与平武签订启动平武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合作协议。该企业在平武设立四川泰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营销、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等业务,投资3500余万元,在高村乡代坝村流转土地65亩,建设大面积的天麻驯化育种基地,示范基地每年可驯化繁育3000亩商品天麻优良种子。

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公司采用公司+科研+基地+专合组织的运作模式打造平武天麻品牌。目前,公司自建优质天麻示范基地100亩,驯化育种基地50亩,发展天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建设商品天麻生产基地260亩,可实现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带领药农人均增收2000元。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平武县水晶镇建立了以名贵中药南五味子为试点示范的野生中草药可持续采集模式,吸引了水晶镇及周边460户药农加入“可持续采集”的队伍,当地以远高于普通市场的价格成功销往美国10多吨,去年,国际采购商将订单增加到17吨,当地药农人均创外汇收入上千元。

鑫源茧丝绸成立了蚕桑原料生产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并实行产前、产中各环节技术服务,无偿或低价向农户提供种苗、化肥等物资支持。

通过政策扶持,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双轮”推动,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鼓励协会带动

农户携手闯市场

长期以来,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导致产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对此,该县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为依托、以种养大户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采取鼓励涉农部门领办、农民自办和社会合办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畜牧、蚕桑、魔芋、蔬菜、中蜂等各类专合组织92个,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同时,为让农户充分掌握市场行情,该县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村“数字乡村”工程和农业信息化扶贫“移动富民村”建设工程,建立功能齐全、反应快捷的优势农产品供求系统,及时提供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信息,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各专业技术协会也积极主动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县茶业公司、馨悦魔芋公司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当地农民发展订单农业,解决群众生产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县茶叶、中药材、山野食品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助农增收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为当地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快捷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商品基地总规模达到近70万亩,其中:种植业基地达15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中药材基地25万亩;林果业基地达15万亩;牲畜饲养量达10万余头。新增优质茶园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新建中药材基地5.17万亩,核桃基地2.45万亩,蚕桑基地1万亩,魔芋基地3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700亩。现已培育鑫源茧丝绸公司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馨悦魔芋公司、平武茶业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11家,以及天源茶厂、龙泉茶厂等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以上。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2个,带动农户29566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元以上。平武茶业公司的“贡熙珍眉”已成为部优产品,“四心花茶”、“中华芽”成为省优产品,“绿野”、“王朗”等品牌已成为市驰名商标。

瀚海春潮涌,风劲帆正扬。该县干部群众正积极投身四大特色产业和六大传统产业各项工作中,平武农业产业化正疾速驶入“快车道”。

新闻推荐

孟贤才邹俊川数字展望到年平武地区生产总值将达亿元比

□孟贤才邹俊川数字展望:到2016年,平武地区生产总值将达42亿元,比2011年增长7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比2011年增长242%;城镇化率达到43%,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一方面,平武地广人稀,自然条...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