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上交桥”一座“下交桥”相距数百米守望一座城 科委立交桥与金柱园:“兄弟桥”见证绵阳发展二十载
实习记者蓝怡/文记者胥江/图
作为绵阳最“资深”的一座城市立交桥,科委立交桥位于绵阳市繁华的城市中心,临园干道、长虹大道在这里交会,通过科委立交桥,北可达高水片区,南能往御营坝片区,东直通临园口一带,西相连绵阳火车站。
金柱园又被称为长虹人行下交桥,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后,默默肩负着疏导城市交通的职责。二十几年来,这一对“兄弟”默默坚守在城市中心,见证着绵阳日新月异的变化。
科委立交桥
绵阳城区第一座立交桥
绵阳科委立交桥也被称为长虹大道立交桥,在《绵阳城乡建设志》中,对它有这样的描述:该桥因修建长虹大道与已建成的临园干道构成市区十字形骨架交通的枢纽。其设计为上环式车行立交,占地一公顷,内环直径54米,环岛桥净宽17米,四方引道总长480米,平均坡度4.34%;桥面面积700平方米,引道总面积8500平方米,净空高3米,采用64根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墩支撑。
科委立交桥于1993年12月20日破土动工,1994年4月24日完工,仅用118天,使得上环式车行通道于“五一”节得以通车;内环及桥下工程四侧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稍晚一些,于1994年12月底竣工。
据城建学者汤毓良介绍,该桥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川西北地质勘察院作地质基础勘探打孔降水,天津市政工程一公司承担土建,铁道部研究院监理部西南分部实施质量监控管理,市政路灯管理处负责灯具安装,市绿化工程队承担绿化任务。
以前的科委立交桥跟现在有些不一样。
曾经的科委立交桥桥下中央还竖立着一根28米的高杆灯,顶部有市徽,底部则栽种各种花草。这种既缓解交通压力又美化环境的设计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流行的,许多大城市都采用这样的设计。随着绵阳城市的不断成长、发展,车辆逐渐取代步行和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交通工具中的主流,但交通压力也紧随其后。考虑到这种设计带来的诸多不利,相关部门将高杆灯和其下花草撤除,于是科委立交桥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汤毓良看来,有高杆灯和市徽设计作为装饰的科委立交桥看起来更雄伟,但为了便捷交通,撤除它们也无可厚非。汤毓良说,科委立交桥是绵阳城区最早的一座城市立交桥,当时四川省除成都以外,立交桥还不多见,这在当时也是绵阳的骄傲。
虽然这座陪伴绵阳人二十多年的科委立交桥可谓家喻户晓,但相比许多其他现代化的城市立交桥,例如我们之前曾写到的普明立交桥,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在规模、设计等方面就有点相形见拙。为什么位于城市中央的立交桥不能设计得再高大雄伟一点呢?事实上,在车辆并不多的1994年,修建这样一座立交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况且科委立交桥对于缓解当时的交通压力已是绰绰有余。
金柱园原来也是“桥”
“长虹人行下交桥”而今面临去留难题
金柱园又被称为长虹人行下交桥,由重庆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天津市政一公司施工,于1994年8月7日动工,12月中旬完成全部结构工程,上部混凝土路面在1995年1月竣工。
金柱园的名字因何而来?也许你会说,金柱园处立有高大的金色柱子,所以叫金柱园。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金色柱子的顶部是向上的斜面——因为金柱园所处的长虹大道,修建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的长虹公司,这样的设计寓意着长虹公司的生产销售蒸蒸日上。
金柱园融人车分流、城市景观和商贸功能为一体,设四个人行下穿通道,宽五米,地下中心圆形大厅外环直径35米,净空高分别为3米和3.9米,中部装饰柱高24米,上部系钢管网架夹丝玻璃罩,地下部分面积达2220平方米。由于该工程地处旧城区,地下管线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又要新埋八种管线,深度达6米,在当时施工难度极大。和科委立交桥一样,金柱园的环形景观又叫做绿岛或者是安全岛,也是当时的一种时代印记,曾经的金柱园还是绵阳的一大景观,桥下的喷泉以及地下商场都吸引着不少市民前往。
拥有辉煌历史的金柱园,在投入使用数年后曾因暴雨发生内涝。不过,如今这些问题不会再困扰市民以及商户了。随着绵阳市多座雨水提升站的修建,内涝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告别内涝隐患的金柱园,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今绿岛的设置已不再适用,但如果拆除,桥下的地下商场又面临经济损失。
而今,金柱园的地下商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人选择路面的人行横道通过,地下通道渐渐成为摆设,地下商场的人气也渐渐淡去。在2016年的两会议案提案中,就有关于拆除金柱园的提议,并建议在该地修建立交桥或下穿隧道,采取利用“立体空间交通”来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几百米距离二十年守望
在1994年科委立交桥修建好后不久,金柱园也于1995年修建完毕。当时人们常把科委立交桥叫做长虹上交桥,金柱园则被称为长虹下交桥。什么是上交?什么又是下交呢?汤毓良告诉记者:上交和下交主要是以人为标准区分。例如长虹下交桥就是由于修有地下通道,行人只能从地下通过,因而叫做下交桥。
连接科委立交桥和金柱园的长虹大道早年并不像今天这样宽,道路两端分布明沟,后来考虑到绵阳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至50米。虽然这样的宽度在今天看来并不算太宽,但在当时却曾引发了一些分歧。部分人认为,修建50米宽的道路有些浪费,需要拆掉多少房子?花费多少资金?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随着城市逐渐发展,人口、车辆都将逐渐增多,修建50米的干道是一种未雨绸缪。看着而今车来车往的长虹大道,作为一个绵阳人,庆幸当时修建计划确实具有前瞻性。
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三轮车……每天,各种各样的车不停地经过科委立交桥、经过长虹大道再绕过金柱园,去向各自的目的地。科委立交桥和金柱园,也像一对兄弟一样,共同见证着绵阳的发展。
新闻推荐
绵阳向海内外高端人才再抛“橄榄枝” 过去5年,投入2.3亿元,资助697个人才项目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记者任毅)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7月5日,一场由绵阳市委市政府举行的以“英才风华、辉映绵州”为主题的“2017中国(绵阳)科技城人才之夜颁奖晚会”在九洲体育馆盛大举行。...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