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串珠成链” 成德绵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川日报 2016-07-08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 罗向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赋予四川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再次交给成德绵。

三个GDP位居西部地区前十名的城市,以如此高密度集聚,在西部地区绝无仅有。早有专家预言,西部发展跨越可能在成德绵区域率先突破。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年间,成德绵一体化以前所未有的壮阔场面展开。

曾因“公里数”造成的“距离感”正在加速消弭:一年前,一条成绵乐城际铁路,让成德绵三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被写入德阳“十三五”规划,为此,德阳将规划建设成都至德阳的城市干道北延线和地铁北延线,建设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东段和北段,改造成绵高速,协调成(都)达(州)高铁在中江仓山设站。绵阳也在加速靠近。“十三五”期间,绵阳将开启交通大会战,力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亿元,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沟通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成都市规划局负责人称,成德绵将实现交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同城化,未来,成都市民30分钟内可以到绵阳泡温泉,德阳绵阳市民30分钟内也可到成都听音乐会。

现在,成德绵一体化来到下一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成德绵区域从来不乏创新基因。不久前,一项源自西南交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小岗村\’试验”才刚刚引发全国关注。试验背后,一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在中关村需要盖17个部门的鲜章,而在西南交大只需要一个章。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近一年来,成德绵区域创新改革不断:与中央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功创建国家唯一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全国唯一、规模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是要携三地之力,以更加有力的区域协作,加速创新资源在地区之间,各个生产环节的有效联动和协同整合,从而促进三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对此,曾多次深入成德绵调研协同创新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系武常岐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以前我们设了许多高新区、开发区,就如一些散落的珍珠还没有串成“链”,协同创新,就是“串珠成链”。

“串珠”行动已经开始: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已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德阳正在加速融入成都的步伐。

路径已然明晰:

成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技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德阳——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绵阳——以科技城建设为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不同的突破路径,使成德绵三地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各有侧重:“领头羊”成都,着眼于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率先构建长效机制,发展一批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重装之都”德阳,瞄准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突破点的全面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科技城绵阳,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

一幅全面创新改革、三地深度融合发展之图,正在成德绵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全创”四川:势已成,风正劲

肩负国家使命把握历史机遇7月7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正式吹响全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号角。对于中国西部唯一一个经济总...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