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原汁原味庆羌年 羌韵悠悠感党恩

绵阳日报 2012-11-15 04:06 大字

昨(14)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羌族同胞迎来了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羌历新年。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俗专家们走进北川曲山镇的羌寨,与当地干部群众、羌族代表、各地游客欢聚一堂,展示原汁原味的羌族文化,喜庆十八大,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1

祭天还愿

专家感慨原生态

昨日的北川曲山镇,满目是羌族群众的笑脸,处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们,从北京赶到北川恩达羌寨。

在清晨的薄雾中,羌族“释比”(祭司)古老的吟唱就在曲山镇沙坝村恩达羌寨的广场上回响……上午10时,羌历新年“祭天还愿仪式”开始。只见释比手持法杖,踱步前行,几名身着羌服,手执羊皮鼓、松柏枝、号角的羌族青壮年男子跟随其后,用红布把松柏枝固定在祭祀台上。壮实质朴的羌族汉子激烈地敲击皮鼓,不时发出低沉的吼声。之后,释比向祭祀台献上新鲜羊头,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手执松柏枝的少男少女,将松柏枝投进燃烧的火堆中,以祈福平安。羌族群众在释比的引导下,吟唱着古老的羌语祭词,感谢上天既往的眷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几百名干部群众、羌族代表与各地游客同挂羌红,共祈平安。

接着,羌族群众表演了口弦、羌笛、推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跳起了欢快的锅庄。据悉,“5·12”大地震后,中国民协积极致力于羌族“非遗”保护,编写出版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2010年5月,中国民协联合中华文化学院等单位向北川捐赠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成果图书《白石·释比与羌族》、《汉羌词典》等。

2

歌舞展演

非遗文化有传承

昨日下午2点半,曲山镇任家坪广场上人头攒动,歌声萦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们与四里八乡的羌族乡亲们共同聚集在此,欣赏“我们的节日——2012羌历新年大型文艺演出”。

气势恢宏的羊皮鼓舞、悠远古朴的羌笛口弦、欢快的萨朗舞、民族特色浓郁的羌族酒歌等节目逐个登台亮相。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的师生和当地老百姓载歌载舞,将羌文化融入嘹亮的歌声与豪迈的舞蹈中,与台下的观众一起欢度新年。演出现场红旗招展,掌声不断,欢呼声此起彼伏。群众手举的“感恩党的政策好”、“永远跟党走”等红色标语牌,令人激动。

文艺表演的间隙,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还在曲山镇授牌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川音绵阳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教育实践基地”,推进非遗保护,强化羌族文化事业传承。

3

篝火晚会

羌韵悠悠感恩情

夜幕降临,石椅羌寨内燃起了熊熊篝火,祭祀仪式、击鼓开坛、敬献羌红、嘉宾点火、敬奉咂酒。热情好客的羌山儿女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着篝火一起唱羌歌、跳锅庄、品咂酒。

高亢嘹亮的羌族歌曲、粗犷豪迈的原生态舞蹈、醇香浓郁的咂酒,诉说着羌山儿女对党和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游客们和羌家儿女徜徉在羌族原生态文化氛围中,过起了热闹的羌历新年。

据介绍,早在2009年,“羌年”就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历年来的羌历新年庆祝活动,都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了羌文化。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李方贵 王官伦 实习生 钱双 文/图)

新闻推荐

“刚需”有多刚?

在房地产行业,“刚需”是最受开发企业爱戴的一个词汇。开发商对“刚需”的宠爱,完全可以这样形容:春天看着像花,秋天看着像果;夏天看着像冰,冬天看着像火!“刚需”之所以如此受宠,是因为这背后意...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