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利尔化学:舞起杂环类农药领域“龙头”

绵阳日报 2012-10-24 10:00 大字

11年前濒临破产的利尔化学公司,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强大科研实力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产品,一跃成为我国杂环类农药领域的龙头老大,其氯代吡啶类除草剂产销量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

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从“发展壮大”到“成功上市”,利尔化学这家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军转民企业,既演绎着自主创新的传奇故事,又生动诠释了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巨大魅力。

自主创新

跻身杂环类农药“龙头”

利尔公司是由中物院于1993年发起设立。“创业之初,由于技术障碍,利尔化学连年亏损,濒临破产。”利尔化学副总经理范谦说,就在公司几乎陷入绝境时,绵阳市给予2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不久利尔化学成功研制出高效、安全的“毕克草”除草剂,并建成生产线,第二年开始扭亏为盈。目前,利尔化学是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研发及生产基地,公司每年开展的技术创新项目均在10个以上。

同时,得益于校企合作,利尔化学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近年来,利尔化学积极探索出一条校企联手,成规模、成链条转化科技成果的创新发展之路。2009年,利尔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同开展“植物激活剂甲噻诱胺的创制开发”项目研究,去年,该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甲噻诱胺的开发成功可以实现我国在植物激活剂创制史上零的突破,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激活剂产品。

校企联合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绵阳作为川内二级城市,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占优势,留住人才的难度大。”范谦说,通过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缩短新进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成本;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和技术平台,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通过长期的合作,加深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吸引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盟。

近年来,利尔公司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使其科研成果得以快速转化。范谦告诉记者,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围绕企业以及市场的需要开展科研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才不至于造成徒劳和浪费。

产学研

拓宽合作之路

谈及利尔公司未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之路,范谦表示,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今后,利尔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寻求新的合作对象,与现有合作方在发展方向、专业领域和优势上形成互补。在合作的过程中,利尔也要打造自己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开发氛围。

范谦告诉记者,在吡啶类杂环农药产品开发、吡啶类化合物合成技术集成、新药创制方面,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创制、关键核心技术的对接上。但是,由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国内能够合作的团队比较少,利尔希望能够与在该领域有出色业绩、有实力、有成果的团队强强联合,为实现双赢乃至多赢提供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和条件。

(本报记者 梁明)

新闻推荐

“赢十”论买房

编者按:《楼市微分享》自开栏已来,深受绵阳读者和广大购房者的好评。笔者邮箱里每天都要收到好几则市民买房过程中遇到的大的小的、囧的、幸福的,或是与《绵阳日报·房产》有关的微故事。继...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