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造洞穴养出“金娃娃”——桂溪乡沙窝村见闻

绵阳日报 2012-10-26 04:12 大字

金秋十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10月23日,对北川桂溪乡沙窝村的石庆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一天——经过6年多的努力,他养殖的大鲵成功实现了自然繁殖。据了解,这是目前绵阳大鲵养殖实现成功自然繁殖首例。

石庆的仿生态繁殖基地建在人工养殖厂的外沿河堤。石庆指着其中的一个洞穴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个洞穴里取幼苗。”仿生态洞穴上铺着一面水泥石板,养殖技术人员拿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去石板上的青草和泥土,慢慢掀开,但见一团珍珠般的鱼卵晶莹剔透,700多尾大鲵幼苗破壳而出。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2006年和2007年,石庆先后从陕西购进了45组大鲵亲本和2000余尾大鲵幼苗种,分别在漩坪乡和桂溪乡黑岩壳天然溶洞进行苗种培育。然而,“5·12”特大地震让漩坪乡的亲本培育基地全部损毁,桂溪乡溶洞苗种养殖遭受重创。

石庆没有放弃,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信用社贷款、政府扶持等方式,他积极筹备资金启动恢复重建工作。2008年9月,桂溪河大鲵驯养繁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石庆任公司总经理。截至2011年12月,公司建成2个大鲵规模化养殖基地、3个大鲵仿生态繁殖基地,驯养各种规格大鲵2000余尾,亲本100余组,并于今年成功实现大鲵自然繁殖。公司还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当地农户签订养殖合作协议,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和大鲵种苗,待农户养殖到一定规格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收购回来的成鲵一部分选作种鱼继续培养,另一部分作为商品鱼销售。

石庆介绍,公司计划未来5年建成拥有标准化养殖基地12000平方米的市级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其中大鲵仿生态繁殖场7处,面积5000平方米,可投放种鱼1000尾,培育预备亲鲵2000尾,年产鲵苗40000多尾;大鲵商品鱼养殖基地4500平方米,可养殖商品大鲵10000尾,到2016年年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人,实现利税1200万元。带动更多的周边群众通过养殖娃娃鱼,捧上“金娃娃”。

(本报记者 王官伦 文/图)

新闻推荐

西科大学子一天献血48150毫升

本报讯10月25日,西南科技大学绿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分队在学校广场组织开展了团体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88位学子参加献血,献血总量达48150毫升。据了解,这已是绿浠服务队今年组织的第3次团体献...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