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公交 记录市民“出行”变迁
从今年夏天开始,不少市民发现,绵阳公交变化很大:公交车辆变新了、公交站台变美了、公交服务更周到了……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看到,从城市公交这个老百姓最直接的大众交通工具的变化身上,感受到绵阳城30多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A
小区建到哪里,公交车就开到哪里
8月12日下午,家住跃进路的杨树勤老人,在跃进路口的一个公交站台,搭乘35路公交车,去看望家住沈家坝的大女儿,感觉十分方便。杨树勤大爷说,退休前,他在绵阳城的一家医院上班。上世纪80年代,他有时骑自行车去上班,过东方红大桥,才能赶到医院去上班,但那一带汽车不少,坡又陡,不太安全。他每天上班只得沿着涪江河堤步行30分钟,才能到单位。杨树勤说:“如今,我家门口就有好几条过东方红大桥的公交车线路呢。”
杨树勤的三个儿女,都住在近年来新建的小区里,有的住在园艺山上,有的住在游仙五里堆,杨树勤和老伴要去儿女家看看时,在家门口,都能坐上公交车,而且这对年过65岁的老夫妇,还能免费乘坐部分线路的公交车。
8月13日,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军介绍,随着近年来城区面积扩大,居民小区增多后,基本做到了居民小区建在哪里,公交车站就设在哪里。到目前,绵阳公交已拥有线路101条,公交车辆1040台,职工3000余名。
B
从1路公交车,到101条线路
昔日一趟公交车跑通城,如今101条线路四通八达。
今年已退休的吴荣昭,是个老公交员工。8月13日,他对记者说起绵阳公交几十年来的变迁,如数家珍。据吴荣昭讲,1979年5月1日,绵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开通了绵阳火车站(现火车货站)至红星楼的第一条公交线——1路公交车。当时,包括管理人员、驾售人员以及修理工在内,只有47个人,运营车辆就是7辆常州牌老式客车。
1路公交车刚开通时,起票价四分钱,一共四个站五个站台,按照搭乘的站数多少加收费用,从4分、5分到全程只要8分钱。不久,从高涧槽到建国门的2路公交车开通。公交车因收费便宜,方便快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取代了马车。但那时公交车外观不美观,只有二三十个座位,但每次都要搭80多人。那时的驾驶员不仅要开车,还要搞维修。那时的道路窄得只能过一辆车,每当有大车通过时,马车和公交车等就要停在路边,等大车先过。不像现在路宽了,机动车道,人行道是各行其道。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绵阳公交快速发展,到90年代末,绵阳已有近400辆公交车,20多条公交线路,在迎宾路有了一个较宽敞的停车、修车地。进入21世纪,绵阳城市发展突飞猛进,许多城市近郊成为新城区,如今,以老城区为中心,城区大街小巷均有公交车到达,而且一些郊区也开通了公交车,并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提供了免费乘车的服务。公交车的管理、调度也逐渐走向智能化,城区车辆大都实行了无人售票,推出了公交IC卡。
C
从“几内亚”(挤累压),到方便舒适
以前绵阳市民对赶公交车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几内亚”(挤累压),调侃地形容坐公交车的艰难,意思就是不经过一番挤、累、压是难达目的地的。然而最近,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公交出行却变得越来越方便舒适了。
公交车辆变新了、公交站台变美了、公交服务更周到了……在绵阳城区主要公交站台上候车时,还可以在干净簇新的不锈钢凳子上坐会儿。8月13日,记者从市公交公司获悉,为了让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更方便快捷舒适,绵阳市于今年7月至今,已在公交站台上新设休息凳500余个,下一步,计划在城区的640个站台上,每个站台都要装1-2个休息凳,同时更换新的静态地图2400个。
据市公交公司安全服务监察部副主任谢德萍介绍,现在,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了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工人上班,学生上学,主妇买菜,逛街购物,百姓看病求医,出行时都越来越依赖于公交车。同时,大力发展公交,还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公交车站,分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是我们这个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它在每个时期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出城市的变化。此次公交惠民活动首先从公交站台的变化开始。
记者还了解到,为改善民生,从今年6月下旬起,绵阳已对城区4条线路的空调车和普通车进行优化组合,从7月中旬开始,一些线路既有空调车也有普通车穿插运行城区。今年8月底,在长虹大道南段和东津路先期推行公交专用道试点。今年内公交公司将完成营运年限超10年的公交车辆更换工作,首批48辆新公交车已进入采购程序,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剩余400多辆公交车有望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城区公交卡通用方案有序推进,正加紧数据改造升级。公共自行车租赁已确定实施范围。
(廖成蓉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16)日,全市邮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对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市长王瑜在会上要求,不断创新邮政工作,努力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力争...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