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绵阳养个孩子要花多少钱?

绵阳日报 2012-03-02 05:08 大字

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要花多少钱?这笔账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没有仔细算过。近日,记者对绵阳的部分家庭进行了类似的调查统计,经计算得出,一个绵阳小孩从出生到18岁,家长大概要花掉近35万元的养育成本,其中花费最高的是中学阶段。如此高额的养育成本,做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吗?

0岁到6岁——

学龄前烧掉七八万

媒体从业者韩籽是一位新妈妈,她的宝贝10个月大了:“我初步算了一下,孩子半岁前,光奶粉一个月大概是2000元,半岁后加辅食了,一个月大概是1500元。孩子学步前,请保姆一个月2000元左右,其中月嫂3-5千元。其他方面1000左右。”韩籽告诉记者,一岁前,娃娃最大的开销就在奶粉上,近一岁就会慢慢过渡到玩具、衣服的花销上。一岁以前,宝宝的小衣服都是那样的款式,一岁以后,穿的方面选择性就大些了。

从事会计工作的孙虹算下来,女儿上幼儿园花的钱最多。“各方面差不多每年3万,看病这些另算。”孙虹说,“从出生到上小学,估计要花个七八万。”

小学阶段——

每年至少花两万,六年要花12万

于洋属于工薪一族,妻子是私营业主,儿子今年10岁,在富乐小学上四年级。“孩子每月生活费大约1000元,零食玩具书籍资料衣服等杂费,包括每年给孩子买保险和教育储备基金,每个月要花2000元左右。现在的孩子衣服、鞋子都贵,随便是几百,去年给孩子在沃尔玛买了一双暴走鞋就是398元。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费用也不断增长,每年少说也要花个两万元。养个孩子不容易啊。”于先生感叹道。

梁先生和妻子都是公务员,家庭年收入6万左右。在

“孩奴”族理财早行动

最稳当——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分1年、3年和6年期三种,可采用零存整取的方式,并享受整存整取的优惠利率。由于免征个人所得税,并享受优惠利率,教育储蓄的储户能享受到较同期存款更高的利率,以一年期零存整取为例,它的利率为1.71%,而同期的教育储蓄则享受2.25%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但需要提醒家长们,储户在取出教育储蓄款之前,必须持存折、户口簿或身份证到所在学校开具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

最安心——教育保险

张女士在孩子出生后就购买了儿童教育保险。从孩子4岁起,张女士只需每年为孩子存入1000多元,就可在孩子上高中时每年领取2000多元的保费回报,上大学后每年的回报会更多一些,孩子婚嫁时还可一次性领取10000多元的保费。

不过也要提醒家长们,为孩子购买保险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费用不宜太高,交保费的时间不宜过长;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龄越小保费相对越便宜;第三,有条件的话,增加购买附加保费豁免。

最可行——基金定投

业内人士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一只较为稳健的基金,每个月定投,每个季度与孩子一起登录基金网页查看净值,告诉孩子他的基金是赚了还是亏了,逐步培养孩子对理财和投资的认识。另一方面,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可以从孩子小的时候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能通过时间拉平投资风险,享受复利的投资回报,因此不失为储蓄教育金的一种好办法。(据和讯财经)

绵阳,这一收入过日子本该挺滋润的,但他表示女儿现在上五年级了,实在是压力山大——女儿5岁时,买了钢琴,请了老师,每周学一次200元,一个月800元。上小学后,他又请了老师为孩子补英语,每次150元,每周两次,一个月1200元。“女儿现在11岁了,我粗略算了一下,从上小学开始,女儿每年生活费、服装费、学费、过生日、买玩具、购买课外学习书籍等,年平均消费在2万元以上。”梁先生说。

初高中——

培训费用大增,总共要用15万

市民刘女士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女儿上初高中的学费不贵,贵就贵在学杂费以外的培训费用。”刘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上初一时,我请了英语家教,一请就是6年。一个月6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00元,6年就是4万多元。此外,女儿生活费用特别大,吃饭、交通、零花钱、手机话费,与同学聚餐以及购买零食、服装等费用,每个月1500元,6年下来,竟然花了15万!平均每年就是两万五千元。”“我和妻子一年挣的钱刚够儿子花。”下岗职工吴先生苦笑着说。前几年,吴先生和妻子的单位效益还好,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在去年,儿子初升高后,自己却下了岗,家庭收入锐减,靠妻子一人的工资和自己打零工,年收入也就三四万,挣的这些钱除了供儿子上学和家人的基本开支,几乎没什么剩余了。”他说。

家长负担大——

八成父母成为“孩奴”

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养孩子成为一个甜蜜而又沉重的负担。难怪有家长解嘲道:“生孩子就是被套牢,股票还可以解套,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

80后新爸爸李易本是一个热衷社会活动的人。“孩子降生后基本改变了我俩的生活,以前没啥事是喜欢跟朋友去郊游、踏青,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机会了。”李易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不但要把孩子带好,还要考虑两方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比如,自己的丈母娘一直多病,他们夫妻俩以前每月还给双方家里每月分别补贴300元生活费,现在有了宝宝,花销越来越大,给父母的生活费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记者 丁影)

新闻推荐

多部门联手 整治“霸王条款”

编者按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为“消费与安全”,本报从即日起,推出“3·15”特别报道专栏,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更懂得如何识别消费陷阱,避...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