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心灵的跃动,习作就是一种幸福
我喜欢用文字来演绎心灵的感觉:泫然欲滴或喜不自胜,幽默风趣或意气昂扬,个中滋味让人沉醉。教书二十年了,我教的孩子们几乎和我一样喜爱作文,有人常常问我:你是怎么教的?其实仔细想想,我教的方法并不重要,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传达给学生的习作理念吧:言为心声——习作应该是心灵自由的表达,文字应该成为心灵跃动的符号。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习作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可是,我听很多老师教学生习作,要么“精细指导”:从结构安排到重点刻画甚至到遣词造句都恨不得一一圈定,结果产品当然几乎千人一面,读上几篇就让人味同嚼蜡;要么就是“给出题目——分析要点——学生习作”,提供素材、点拨思维的过程几乎没有,近乎放羊还美言曰“开放式教学”,其实这样的习作指导还是让学生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这样的习作课让学生的“爱”字怎么说得出口?
要让孩子写出心灵率性的自由。很多时候教师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和程序,规定固定的格式和严苛的字数,却唯独忘了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心里真正的话。为了完成任务甚至有学生随时写着写着要停下来数数字数,够了没有?还差多少?这样勉强凑成的作文自然缺乏童真、童趣,成为了“应付作文、被动作文”。我在第一次接触写话时就告诉他们:这是最简单也最好玩的游戏——把你要对老师说的话、讲的事写在纸上,老师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你的纸上,我们单独在说悄悄话哦!孩子兴奋不已。过一段时间,我再告诉他们:“你写的东西就叫习作,大作家就是这么出来的哦”他们更高兴,哇,习作这么简单,每周都盼着到习作课就可以写悄悄话或者当作家编故事,很有神秘感或成就感。我还常常说:“你对我说的话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但是你必须把想说的话说完整说清楚,让我弄明白。”我记得有人说过:评判好文章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让别人看得明白。于是从低段写话到中段练笔到高段习作,我都从不规定习作字数,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只是尽情地说尽情地写,结果学生越写越有劲越写越精彩,习作成了他们的一种享受,也许这就是“无为而治”的魅力吧。
要让孩子描摹心底真实的感觉。儿童在12岁以前,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儿童的感觉在前,词语在后;思维在前,语言在后;情感发展在前,道德发展在后。我们就顺应他们的生命自然规律,先放下篇章结构、精神品质、遣词造句,就从真实的观察、真切的想法、真诚的感悟入手写。很多孩子习作最初都有这种感觉:我们天天上课、下课,哪儿有那么多东西写啊?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发现看似平凡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瞬间:习作上课铃响了快十分钟了,老师故意迟进教室,让孩子观察教室里的情况;终于到下课了,老师却拖堂了,迟迟不能放,你和同学怎么想?快乐的下课十分钟你玩得最痛快的游戏活动是什么情景;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小公园闻一闻花草的芳香,结合科学课摸一摸爬行的蜗牛;哪怕让孩子站在操场仰头看天看云,坐在地上感受阳光的温暖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脱下鞋子,到水泥地面、塑胶跑道去走、跑、跳、摸、玩,感觉一下与大地亲密接触的滋味;或者在班中开展一些树叶贴画、跳长绳、画手指玩偶的活动……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就是他们习作的材料,有了这些真实而真切的感觉就能够让孩子产生表达的欲望。没有“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哪有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习作诞生?
要让孩子抓住心灵瞬间的感悟。习作需要灵感,人很多时候在某一瞬间都有一些独特的感受领悟,这就是灵感它稍纵即逝,只要抓住了,习作就有了灵气。在教室里说到“秋”这个字,问孩子:看见秋字马上会有哪些感受?孩子说会感受到丰收、灿烂、萧瑟、希望、还有凄凉……再让学生回忆一下秋天的哪些景致让你有这些感悟呢?于是思路的闸门打开了,一篇篇优美动人颇有深度的《秋》《秋之韵》《秋阳》诞生了。举行现场幸运看物活动:老师创设神秘场景,选最能够清楚描写自己好奇心的孩子上台成为幸运儿看盒子里的神秘物品,于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在老师引导下让孩子及时捕捉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猜测幸运儿的心理,及时地把瞬息即逝的心理感受描摹出来,于是写出真实的富有个性的心理活动片断,并从中明白每个人是非同一般的孩子,应该充分相信自己,一篇《神秘礼物》立即精彩呈现。母亲节到了,出示母亲转赠的礼物:头上的白发,看见白发这一瞬间你想到什么?想对妈妈说什么?有感谢、有道歉、有建议、有愿望……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经历也就有不同的感触,于是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给妈妈的一封信》诞生了,抓住机会举办了“母亲节感恩会”,会上当面把信读给妈妈听,并送给妈妈一枝美丽的康乃馨,再声情并茂地合唱《烛光里的妈妈》,我看见这时台下的妈妈流泪了台上的孩子哭了,感恩会后我及时利用现场情绪让孩子们当场自拟题目写了随感《妈妈》《难报的恩》,这次比哪一次的习作都感人——这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文字产生的魅力啊。
要让孩子张开心灵飞翔的翅膀。鸟没有翅膀不能高飞,想象就是孩子在习作的天空自由飞翔的翅膀。给孩子出示一张平面的静止的画,能够把它变成动态的、立体的、有声的动画——这就是孩子想象带来的魔力;到了高段任务重了,周末上的辅导班多了,好想找小朋友玩、好想练习自己的爱好、好想像大人那样做事,孩子大嚷《我要一个替身》;当进行习作练习“介绍家乡景物”,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孩子都会兴味索然,可是让孩子们化身为“小燕子”就不一样了,飞在家乡上空会看到家乡美丽的窦团山、太白公园的鱼池,街道、小溪甚至广场上放风筝的小朋友……视通万里,浮想联翩,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富有才情的小诗人;运动会后把自己想象成地上的蚂蚁、洞里的老鼠、空中的飞鸟用另外的视角来看运动会,于是奇妙的《鼠眼看运动会》新鲜出炉——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换个环境换个角色换种思路,他自然会畅所欲言,表达的都是他自己最真实的看法和想法,这时的习作,展现出的观察、想象、感悟更敏锐了,内容也更有童趣、更有深度了……这时,写作文的人是快乐的,看作文的人也是快乐的,一切的幸福都是源自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当心灵与生活亲密接触,真实地写生活,写出真实的生活,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写作知识和技能;当心灵与作文无隔阂,习作成为心灵自由的表达,文字成为心灵跃动的符号,学生在作文中记录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我们读到的也将不再是空洞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这时,习作才能够成为幸福的享受。
(江油市中坝镇胜利街小学 雷卓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庆)今年以来,江油市审计局在“树标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中取得实效,进一步提升了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探索出审计计划、查证、审理、执行“四权分离”的新审计模式。今年以来,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