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趣·情趣·志趣——“乐学”语文“三部曲”

绵阳日报 2016-09-06 00:00 大字

教育家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我在语文教学中,将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趣、志趣等对智力活动起催化作用的个性心理)的培养结合起来,让课堂始终处在一种“联合会”般的“乐学”氛围中,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合作,构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与信任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磁性。

一创设乐学氛围,激发求知兴趣

心理学家罗斯杰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障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条件,而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要注意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愉快学习和思维创新的课堂氛围。

1.带着好心情去上课。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在跨进教室之前“把所有的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的留在教室的门外”,以一颗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和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亢奋而非抑制状态,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和感悟,其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诱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善于用亲切、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平面的、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鲜活的形象,并赋予教材以生命力,营造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特定情景,学生才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愫,甚至融入到文章的角色当中。我上《驿路梨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有美与生命地方就有诗。\’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彭荆风笔下的驿路边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呢?就让我们携手走进那民风淳朴的哈尼山寨去看看吧。在配乐朗诵中,水到渠成的把学生带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当中。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即使教师有演员般的表演才能,如果一味的唱“独角戏”,学生刚由直觉激发起来的较低层次的兴趣便很难持久。老师要善于把教师的“讲堂”巧妙的过渡为学生的“学堂”,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充满爱意的语言激励学生,创造愉快和谐、自主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优化,进入最佳的多向交互状态。然后,教师“退居二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由直觉思维引起的兴趣及时迁移到较深层次的情感思维(即情趣)上。

二捕捉乐学感点,培养探究情趣

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愉快的学习状态的“触发点”是使学习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上升为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引起的较高层次的主动探究情趣。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巧妙的“机关”和“悬念”叩开他们求知的大门,方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上《荔枝蜜》就打破常规,让学生放声朗诵后讨论“本文的标题改为‘蜜蜂赞\’可以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讨论与争辨中碰撞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1.学习最大的乐趣在于自己有所发现而不是盛装别人现成的结论。如果老师以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唤起旧有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参与,去发现新的问题,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如此“周而复始”,学生就会与课文、老师、作者进行平等的“心灵的对话”,投入到探索新知中去。我上《马说》一文时,将“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读作“dn”,一个学生马上提出了异议,“老师,可以读‘sh’吗?”我没有明确表态,而是中断教学,让学生动手查工具书,自主探索。结果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2.学习的乐趣还在于“自悟”。作为非“零起点”的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习得,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积累意象,实现语感的迁移。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诱发其自觉学习的“情趣”,使之成为启迪学生直觉思维的强大力量;还要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课文和教师言语的美内化为学生审美鉴赏所产生的共鸣和情感愉悦。

三扮演乐学角色,体味成功乐趣,培养自学志趣

把学习的“乐趣”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内在“需要”(即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前提是师生均融入到学习中去,扮演“乐学”的角色。因为光有“情趣”这个“催化剂”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与坚强意志如影随行的“志趣”这个“动力源”,方能进入到“自去理解,自去体察、自去涵养”(朱熹语)的最高读书境界。

1.让学习恢复本来面目,把成功的乐趣还给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像婴儿那样顺乎自然的学习,充分调动左右脑和“五官”的参与,诱使边缘神经系统中的情感中枢的积极参与,通过说、读、议、诵、唱、辨、演、品、写、赛等形式,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如爱因斯坦读中学时成绩很差,但她的母亲“把教变成了一种游戏——她称之为探索令人兴奋的知识世界。男孩(指爱因斯坦——笔者注)一开始很惊讶,然后非常高兴。不久,他开始学得如此之快,以致于他的母亲再也无法教他了。”

2.教师既要当好“导演”,更要当好“演员”,把一堂课变成一出优秀的连续剧中最优秀的一出。一方面,要以高超的演技吸引学生,以情感的磁力为媒介,使文章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这三者融为一体,发挥出最大的合力。另一方面,不能视教参为“圣经”,更不能拿它当拐杖,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到课文中去,使自己成为文中的一个人物,一幅画面:或慷慨悲歌,催人猛醒;或春风化雨,沁人心脾;或如长江巨浪,一泻千里;或如行云流水,轻描淡写……总之,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去点燃学生心底的探究欲望。

3.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独创意识,实现“个性化”教学。要善于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情景,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中,发现问题,向老师和课文大胆质疑,从而使教与学走向“个性化”。我教《向沙漠进军》将旧教材的结尾念给学生听了以后,学生的问题就连珠炮似的提了出来:科学就最注重事实,但为什么本文和许多写于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一样,都有“口号式”的结尾?为什么我们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我鼓励他们将已经学过的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自主探究。有一个学生甚至借来《文艺学概论》等书和有关我国“荒漠化”的报刊、杂志,写出了一篇小的研究论文,虽然稚嫩了点,但却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中的“知之→好之→乐知”,体现了“学会→会学→乐学”三种学习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使学生的情感沿着“兴趣→情趣→乐趣”螺旋式渐进发展,导演好使学生“乐学”语文的“三部曲”,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引导其发掘并体验学习的情趣,积累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源动力。进而内化为自主学习的志趣,方能进入到“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最高读书境界——乐学。

(江油市花园路初中 林文辉)

新闻推荐

江油太白中学为留校学生庆中秋

本报讯温情相伴,爱暖中秋,9月14日晚,江油市太白中学在德育处团委的组织下为留校学生举办了一场以“爱在中秋,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表演、好吃的月饼、精美的糖果、浓烈的节日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