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立体民生”诠释“幸福美丽”
即将过去的2015年,绵阳为民生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绵阳民生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来,绵阳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实际,“自选”了民生工程项目共十大类76项。省、市民生工程项目进度全部达到100%或超额完成目标。
在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民生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后,绵阳将民生做精做细,由覆盖基础,到精准提升,走出了一条幸福指数的“进化”曲线。
针对丘区这个“扶贫夹心层”,绵阳成立 “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绵阳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撬动5.87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小康的路上,绝不容许有人掉队;
针对农村学生,为了帮他们扫清成才路上的坎坷,绵阳启动免费午餐计划,目前已有12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热腾腾的“两荤一素一汤”,他们的笑容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景色;
针对全体市民,绵阳将宜居环境作为幸福生活的必要元素,通过绿化美化亮化,以美丽指数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
涪城区、江油市、仙海区等各县(市、区)、园区也加力加劲,从思想认识上、财力投入上、工作安排上充分体现“民生优先”、“民生为大”,扎实抓好各项民生工程、民生大事,推动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同步提升。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汇聚成一句话——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这是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540万绵阳人民共同描绘的美好未来!
12月3日中午,随着下课铃响起,绵阳市第十六中学的食堂里很快就挤满了学生。冬瓜海带炖膀、青椒肉丝、孜然土豆……每位同学都可以任选两荤一素的组合。不一会儿,食堂里响起了快乐的笑声。
民生为大,民生优先。涪城区一直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民生工程不断推进,交通、医疗、就业等基本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群众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但涪城区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从多元的民生诉求入手,动态捕捉群众所急、所想、所迫切的需求,从免费午餐、居家养老等社会关注领域切入,提供更加丰富的民生服务,从而构建起“立体式”的民生保障网。
如今,随着2015年涪城区各大民生工程陆续完成,让幸福触手可及,让美丽抬头可见的美好愿望,正在涪城区逐渐变为现实!
□张伟 陈正 唐智/文 洪刚/图
瞄准社会“痛点”
提前两年启动农村学生免费午餐计划
教育牵动着全社会关切的目光。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资源持续优化的背景下,绵阳市将目光投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午餐问题,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涪城区将于2017年启动免费午餐计划。
经过摸底调查,涪城区掌握到:如果在学校附近吃午餐,每位农村学生每学期要支出1300-1800元不等的午餐费。如果按照计划晚两年启动免费午餐,这两年内相关家庭就要多支出4000-6000元,这对于一些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负担。“群众迫切的民生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绝对不能等下去。”涪城区主要领导一锤定音。
很快,涪城区安排专项资金960余万元,对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和食材成本进行补贴。因为一些学校缺少食堂或食堂面积不够,涪城区对丰谷小学等3所小学启动相应的新建或扩建工程。
随着准备工作陆续就位,9月28日,新学期开学尚未满月,涪城区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按照每个学生一天6元的标准补助,全区1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10名学生从此吃上了免费午餐。
民生工程,要做就一定要做实做到位。为保障食品安全,涪城区集中力量建设相关配套机制,包括大宗食材的集中配送,配备食堂人员和午餐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指导各学校成立食堂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免费午餐管理制度及质量卫生安全保障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控制体系,保障免费午餐计划的顺利实施。
完善救助体系
自筹资金为特困群众“雪中送炭”
12月3日,涪城区御营新村第一社区居民贾会芸走出小区,来到社区办公室,准备帮忙处理街边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小广告。2014年,因为患病贾会芸的生活陷入困境,仅2015年就支出了7万多元,幸好医保报销4万多元,又得到涪城区提供的6000元特困群众帮扶资金的支持,如今她的病情已得到控制,她感到有必要回馈社会,于是来到社区做起了志愿者。
近年来,涪城区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帮扶,2015年涪城区累计发放399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近1000万元。随着救助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如何解决特困群体的问题,引起了涪城区的重视。
2015年6月,涪城区正式启动“特困群众救助资金”——由区财政出资200万元,为全区因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提供6000元或8000元的一次性救助。
这一政策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年就有58户家庭通过审核,58户家庭收到了总计39.4万元的救助资金。同时,根据试行的反馈意见,涪城区还将调整申请要求,预计明年还将有更多群众可以从中受益。
御营新村第一社区位于老城区,人口构成以拆迁户和下岗职工为主。在社区工作了15年,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革英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救助。“总的来说,帮扶的力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群众也越来越满意,来社区做志愿者的也越来越多。”杨革英说。
巧用多元力量
以政府购买服务撬动“大养老”格局
作为绵阳市中心城区,涪城区面临严峻的养老压力,截至2013年底,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39万人,占总人口的18.24%,而预计到202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22.47%。
依据备受业界青睐的“9073”养老模式,即90%老人居家养老,7%通过社区养老,3%入驻养老机构,社区是养老体系的核心所在,一方面可以就近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康复、休闲等支持服务,同时费用较为亲民,容易推广。
为此,涪城区投入资金,在每个社区都建设日间养老中心。随着硬件逐步完善,如何解决软件的运作维护问题?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杠杆”,涪城区巧妙地调动了社会养老机构的热情,与政府养老服务形成互补,迅速将社区养老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涪城区启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2014年向各社会养老机构购买了5000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打扫卫生、按摩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如今,借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政府购买服务两项“支撑政策”,涪城区已涌现出5家社会养老机构,与养老院等机构形成“大养老”格局,以满足群众各种层次的养老需求。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通过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涪城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美丽的笑容绽放在脸上。
幸福,正触手可及;美丽,已抬头可见!
新闻推荐
江油市第一批(八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投资人招商公告(第二次)
经江油市人民政府授权,决定对江油市第一批(八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特许经营面向社会公开招商,并采用经资格审查后综合评分的方式确定投资合作人,兹请符合资质要求的公司参与招商。投资人须具备:①不少...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