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白故居”的大旅游梦想

四川日报 2013-02-18 16:46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璟

1月15日,江油市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朱裕,带着新创作的李白诗意蜀绣,登门拜访江油市青莲镇党委书记田杰,希望借此“敲”开青莲文化旅游产品市场。但田杰心里另有一番担忧:“青莲旅游发展不足,过多旅游产品,能否有市场?”

位于绵阳、江油两城市之间的青莲镇,因李白故居而闻名,享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美誉。2000年,青莲镇天宝山修建了全国首座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园林──太白碑林;2001年,全市举行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活动;到2012年,该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6万余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近4000万元。

“但总觉得发展仍然滞后。”田杰说,青莲名声在外,人气却不足,小镇的影响力,与李白的历史文化价值完全不相称。当地人戏言:“青莲,表面光鲜,兜兜里没钱。”

打破瓶颈,“李白故居”前路何在?

瓶颈:乡村旅游冷热不均

至今,吴左民还对2002年青莲镇迎来的“黄金时期”念念不忘。当时,首届李白故居文化旅游节举办,游客蜂拥而至,他的青龙湾农家乐就是当时开起来的。

“就粉刷了几间水泥房,连吊灯都没舍得买个漂亮的,就赶着开张。”十块钱一个人耍一天,每天要接待近700人,生意好得让吴左民都睡不着觉。十年发展,青莲镇以李白文化、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已经十分兴盛,投资上千万、星级以上的农家乐就有7家。

但在田杰看来,兴旺面前依然是“瓶颈”。除了举办大型活动或者节庆日,镇上的游客仍较少,冷热不均。一些规模较小的农家乐,特别是桃花山上的十多家家庭式农家乐,往往只在节庆、假日开张,长期经营发展是个难题。

此外,虽然镇上做了统一的风貌打造,但旅游“分区”仍很明显。在绵江路和涪江之间,围绕太白碑林、太白祠、陇西院等景点形成了李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绵江路一线的乡村旅游带,则集中了镇上的多数农家乐。这两个区域离人口密集的场镇都有段距离,分区之间缺少互动。

求解:“大旅游”推着小镇走

在青莲的发展思路里,“大旅游”是“总纲”。不仅要景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更重要是以旅游带动全镇发展,将青莲打造成一个“旅游小城市”。

如何让游客走进小镇?青莲镇规划,在盘江以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片,5000亩蔬菜基地正火热建设,科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已现雏形。而绵江路和盘江之间,场镇中心将以800米古街为中心,打造成古镇旅游带。

在已开建两年的古街,记者看到,青石板道路已铺成,部分店招已完成仿古风貌打造。按计划,三年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两年要完成商业业态打造。“关键是缺资金。”田杰说,除了古街基础设施是争取的世行贷款项目外,房屋仿古风格打造都是按照统规自建的思路,住户自己出钱。

“我们也盼望古街早点建好,有游客来,我们生意才好得起来。”65岁的高兴田一直住在古街,临街开了一间茶馆。按照镇上统一规划,老高自己掏了3万块为店铺做了仿古装修,有点心疼。“但考虑到古街建好后的效益,我们还是愿意尝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前闻风而来的一位投资者遭到青莲镇拒绝,因为对方提出,要让古街现有居民搬迁出去,对古街全部翻新重建。

“既然是让文旅带动全镇发展,为什么要把原住居民排除在外?”田杰坦言,调动全镇人的积极性,都来分享旅游城镇打造带来的红利,才是青莲镇发展文化旅游的目的,也是政府搞城镇化的最终目的。

青莲镇的坚守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工作多收入少 村医断层流失

——四川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上)2012年7月开始,61岁的曹永科终于开始领取新农保退休金了,每月55元。但身为“赤脚医生”的曹永科说,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这点钱不符合他穿白大褂的身份。已过退休年...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