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北川——聚焦脱贫“绣花功”感受奔康好前景
□本报记者谢艳
精品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放眼望去,成片的猕猴桃果实累累;观光基地里牡丹花、芍药千娇百媚,微循环农业园区瓜果飘香……昨(17)日,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深入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楼房坪村溜索改桥工程现场、通口镇微循环农业示范点、安昌镇安乐路沿线核心区,以亲身经历感受北川狠抓特色种养,发展精品生态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妙招”与“绝招”。
“以前,我们去县城办事,要么走溜索,要么绕很远的路,现在好了,大桥快修好了。”在曲山镇楼房坪村溜索改桥项目现场,来自漩坪乡烧坊村的村民邓兴军告诉记者,以前因为交通不畅,农副产品无法顺利运输到市场,增收困难,“大桥通行后,将缩短1个小时的进城时间。”据了解,唐家山跨湖大桥横跨唐家山堰塞湖,主桥长277.56米、宽10米,为净矢高32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有望在今年8月底全线贯通。大桥建成后,将大大方便周边漩坪乡、白坭乡、曲山镇等乡镇的3万余群众出行,村民们种植的魔芋、茶叶、核桃、羌山中药材等20多种农副产品也能及时到达市场,卖出好价钱。
畜禽粪污是农村环境卫生的“杀手”,而如今,通口镇的庭院式微循环农业却实现了“变废为宝”。在通口镇微循环农业示范点,记者看到,地里青油油的蔬菜、果树长势良好,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原来,这里结合山区实际,大力推行“庭院式微循环”“园区内微循环”“小片区微循环”“镇域综合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了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畜禽养殖粪污零污染、零排放和100%资源化利用。通口镇党委书记袁家贵告诉记者,微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让老百姓用上了有机肥,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开辟了农民代养实现分红的“订单”农业新道路,还一举多得治理了环境,成了全镇老百姓的“心头爱”。
一条大道,两旁绿果,满眼都是景色。这是安昌镇安乐路沿线核心区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块区域包括金龟、高安、双龙等9个村,其中***村5个,该区域根据地形地貌特征、资源条件和产业现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坡上林果、田中莲藕、塘里肥鱼”的“抓线、布点、连片”小流域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在预计今年“摘帽”的金龟村,流转500亩荒地建成的猕猴桃基地里硕果累累,已进入丰产期的猕猴桃预计将为全村带来超过500万元的产值。不仅如此,该村还发展了400亩苗木基地,流转荒山打造了1800亩的牡丹、芍药观光产业园,投资160万元的食用菌基地也将在7月底建成……这些都让金龟村群众对今年底“摘帽”信心满满。
作为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五区合一”的贫困县,北川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探索“三三”模式,聚焦“三机制”,以群众增收、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兜底为“三大支撑”,深化新风行动、整治行动、引领行动,围绕“四个好”,狠抓“准”“早”“实”“稳”,用“绣花”功夫探索出一条秦巴山片区***、精准脱贫新路子。今年一季度,北川脱贫2563人,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新闻推荐
·绵阳天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6年,绵阳市安县撤县建区,在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指导下,在新的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满怀信心深入开展以工业、农业和旅游三大产业为主的小康...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