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色记忆永不消褪——追忆80年前红军长征过绵阳

绵阳日报 2015-09-23 15:20 大字

□ 陈松 本报记者 杨檎

重温,是最好的铭记。

今年是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80年前,红军长征进入四川,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留给了四川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作为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和长征的必经之路,绵阳有效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壮大了红军力量,为红军补充了丰富的物资,同时广泛地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对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多年来,绵阳的“红色烙印”从未消散,在红军入川80周年之际,红色记忆再次在绵州大地上翻涌——

绵阳物资为红军“雪中送炭”

1935年春,红军进入绵阳,领导劳苦大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使绵阳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绵阳人民怀着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感激之情,在各地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大力支援红军的热潮。

红军在绵阳期间,绵阳人民给予了大量物资支援和保障,不仅解决了8万红军在绵阳期间的衣食住行,还为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筹集了数千万斤粮食。仅江油、彰明两县人民就为红军交纳了1100多万斤粮食和大批生活急需品,加上梓潼、安县、北川等地筹集的大批粮食,极大地解决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的粮食需求。在北川治城(今禹里乡),一位刚生了小孩的妇女,甚至将自己坐月子吃的一坛醪糟都送给了红军。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川西与中央红军会师时,绵阳人民“雪中送炭”,将在绵阳地区所筹集的数十万斤粮食和大批其它物资,用马队、牦牛队和人力昼夜兼程地运送到驻小金县一带的中央红军部队,使翻越大雪山后几乎弹尽粮绝的中央红军绝处逢生。朱德总司令见到时任川陕省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时称赞说:“中央机关和不少一方面军的同志都吃到了你们搞的粮食,我还吃到你们从中坝带来的腊肉呢。”

随着红军主力向西挺进,粮食、弹药、布匹、通讯器材、医疗器械等急待跟进。当时的山区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大量军用物资,全靠广大群众肩挑背驮。运粮队主要由游击队员和青壮年农民组成,不少妇女、儿童、老人自动参加,川流不息地从中坝往官渡、北川运粮。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千佛山战役中,红军作战部队的粮食补给主要靠江油、安县、北川的群众运送。江油、彰明县委、区委成员与红军干部还发动群众组成了庞大的运粮队伍,动员男女老少背粮挑粮,日夜兼程。

如今,不少老人还对当年绵阳人民支援红军的细节记忆犹新:北川墩上乡苏维埃模范连长苟玉书带领80名青壮年组成运输队,从千佛山运送粮食、枪支弹药,下山时又抬回伤病员为其疗伤;平武县苏维埃在红军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支1097人的运输队,长途跋涉270华里,从中坝背回盐巴、布匹等物资,保证了红军的供应;千佛山的崇山峻岭间,绵阳群众组成的运输大军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深涧和悬空的竹索吊桥间往来穿梭,国民党军队、地方团防和土匪随时袭击,许多运粮的老百姓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绵阳儿女争先恐后“当红军”

红军在绵阳境内的所作所为,让广大绵阳人民明白了一点: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加上红军利用开会、演讲、文艺表演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参军动员宣传,绵阳劳苦大众纷纷踊跃参加红军,父子、母子、夫妻、弟兄同时参军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少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齐参军、父子都报名的动人场面,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典型事例。

在平武,三圣庙的王兴成父子3人,白草的罗二夫妇,锁江的马国虎兄弟5人、藏族青年杨光金兄弟2人,都是一起主动报名参军的。在人烟稀少的北川藏区,听到“扩红”的消息后,也有52人结伴参军。在被川军严密封锁的北川县,擂鼓苏保沟农民夏龙海、姜成金、邱老二、陈富、陈本能、廖正禄等人冒着危险,偷偷越过封锁线,当上了红军。江油回族阿訇肖福祯、松潘羌族土司安登榜,也都是在北川境内投奔红军的。还有许多群众,在街头巷尾、田头院坝一听宣传就跟红军走了,家里人都还不知道。一些为红军运送物资的群众把东西送到目的地后,也自愿加入了红军队伍,如北川陈家坝乡苏维埃运输队的50人,将红军需要的盐巴、布匹背到目的地后,有30多人当场参加了红军。

一些有战斗经验的游击队也自愿被改编为红军。1935年4月,红军在梓潼境内建立柏树垭村苏维埃,120多名游击队员报名参加了红军,由红军班长肖守才(解放后任北川县县长)当天把他们送到黎雅庙交红军政治部编入红军队伍;北川县龙凤乡游击队员389人,漩坪乡以邓国筠为队长的游击队200多人,也先后集体参加了红军。

据解放后调查统计,绵阳境内红色新区共有13000余人参加红军,其中梓潼1000余人、平武1156人、江油8935人、绵阳340人、北川1500人、安县60人。据相关人士介绍,上述调查统计数据并不完全,如北川全县参加红军和跟随红军运送锱重等未归者超过3000余人,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普查,有名有姓被追认为红军烈士的就有1099人。

红四方面军在绵阳扩红13000多人,占当时红军总数8万的近六分之一,是长征途中补充人员最多的一次。这个巨大的数字,既是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功绩,也是绵阳人民对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军给绵阳留下宝贵财富

虽然红军在绵阳的时间只有100多天,但在这100多天里,红军给绵阳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如江油青林口红军桥及碑刻、标语,和平武、北川的红军碑林等,这些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位于江油青林口“合益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1935年,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其中有一位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转移,不幸被国民党“清共队”查出。刘姓女红军战士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头的木柱上。为了纪念那位女红军,当地老百姓把这座桥改叫“红军桥”。桥头上“拥护红军”、“红军是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救星”等标语石刻至今清晰可见。

在北川,有100多块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充分体现了红军无私无畏、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团结自强的红军精神。如今,北川红军碑林已是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5年徐向前元帅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途经平武驻扎56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在平武的红军碑林,存放着红军留下的标语、口号、红军在平武活动示意图等石碑50块,以及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红军碑林”匾额,和张爱萍将军手书的对联,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

红色记忆永不消褪。如今,绵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正在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之花。在红军精神的照耀下,绵阳人民的步履将更稳健、更从容。

新闻推荐

天泰集团:“互联网+”的“天泰路径”

周玉红是老剑南市场整体搬迁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的一家水果批发商老板。你可千万别小瞧了她,她是在剑南市场做了20多年水果批发生意的一级批发商,而去年开始,她又多了一个称呼:水果网店老板。通...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