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在北川新县城艺术中心北川大型原生态情景歌舞剧
4月28日晚,在北川新县城艺术中心,北川大型原生态情景歌舞剧《禹羌部落》正式向社会公演。独具特色的羌民族仪式和风情,绚烂的舞美灯光,羌歌、羌舞、羌服、羌笛等原汁原味的羌族符号再现了千年羌风羌韵。这部北川县花费数百万元精心打造的原生态情景歌舞剧,为北川旅游产业注入一股新鲜力量——
□本报记者 邹俊川 文/图
北川需要精品力作留住游人
灾后重建结束后,发展旅游业被北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来北川的游客不少,然而“匆匆过客”成了北川旅游业的无奈现状。“主要是北川还缺乏把游客留下来的活动。”北川县文旅局局长林川认为,北川不仅要把游客吸引来,还要能够住下来,这样北川旅游才有活力。
面对新北川“冷美人”的尴尬位置,北川非常清醒,必须借助北川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精品力作来增添人气。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北川斥资数百万元,开始《禹羌部落》的打造之路。
近年来,大型实景演艺业风生水起,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脉动,涌现出了一批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和丽江的《印象·丽江》等精品力作。“《禹羌部落》能不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道路?”
最终,北川对《禹羌部落》作出了这样的定位:北川文化旅游的一张响亮招牌,一个新北川的文化符号,一个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的载体。
看过该剧后,无论是“内行”的专家,还是“外行”的普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入剧场,仿佛自己就被“穿越”到了千年前的羌人部落。
剧目总编导杨莉介绍,剧目集中地展示了北川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而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它赋予了该剧的生命之魂。《禹羌部落》不仅仅是一部情景剧,更是北川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成果,是传承羌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
打开市场必须接受两个“拷问”
“作为北川下大力气打造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禹羌部落》面世之后必须接受两个拷问。”北川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斌说,一个是高水平的艺术家的拷问,一个是市场的拷问,也就是观众的拷问。
接受市场的“拷问”,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当地政府、投资商、演出商,还是被邀而来的全国各地旅行社显然充满信心。“在大型实景演艺项目以其强大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迅速风靡全国当下,特色和品牌影响力就成为了取胜的重要砝码,作为‘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北川具备这样的实力。”
流动观众是《禹羌部落》最大的票房保证。来自北川文旅局的数据是,仅2012年春节大假期间,北川就吸引了30多万游客。为了让剧目更好地对接市场,演出时间被压缩到50多分钟。“这样更容易照顾观众的时间。”杨莉说,游客渴望了解北川羌民族的历史文化,而《禹羌部落》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于是,一条演艺市场产业链形成了。
“收取门票只是实景演出的初级阶段。”林川说,在产业开发上,北川将以表演项目为龙头,完善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积极开发羌笛、羌服、羊皮鼓、食品等衍生产品,拓展经营范围,实现从“演艺产品”到“演艺产业链”的转变。“今后,我们在剧场里面,就可以将这些衍生品卖出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里秋日,太阳照在成都牧马山上一座庭院里,立在院子的几尊希腊女神像轮廓更加分明。女神像后面,是著名雕塑家叶毓山的工作室,里面立满各式汉白玉、不锈钢和不知名石材的雕塑品。叶毓山白衣...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